首页 丨 国内国际 丨 时政新闻 丨 经济新闻 丨 科教新闻 丨 体育娱乐 丨  服务百姓 丨 社会万象 丨 民生新闻 丨 图片精选 丨
您当前的位置 : 百姓生活
 
奥运语言服务44种语言服务24小时待命
 签发时间2008-07-09

  东北网鸡西7月8日电 7月7日上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委书记、北京奥组委主席刘淇在北京外国语大学拨通了多语言服务总机的第一个电话,北京奥运会多语言服务中心正式启动。

  多语言服务中心就坐落在北京外国语大学东院内,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期间,44个语种的语言专家将在这里的300多个房间里24小时待命,为奥运提供全天候的语言服务。

  一支快速反应部队

  在“好运北京”田径公开赛上,一位只会讲斯瓦西里语的坦桑尼亚选手获得男子万米金牌,当时在“鸟巢”服务的志愿者没有人会这门语言,场馆团队的语言经理马上拨通了多语言服务中心的热线,斯瓦西里语的翻译很快就来到了运动员身边,解决了问题。

  北京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杨学义介绍说:“语言服务是北外的特色。我们的应急团队在出现语言翻译问题时可以在第一时间奔赴现场,或者通过电话进行即时翻译,从发现问题到我们做出反应和处理,只需要一两分钟的时间。”

  多语言服务中心所提供的44种语言服务,几乎涵盖了所有奥运大家庭成员的语言,冰岛语、僧伽罗语、豪萨语……讲这些小语种的运动员、官员和记者都可以享受到这种服务。此外,来京观赛、旅游的游客如果遇到语言不通的难题,也可以通过电话或网络视频向多语言服务中心求助。多语言服务中心还可以为奥运赛时的各种会议提供远程同声传译及文件翻译服务。

  一次全体志愿动员

  多语言服务中心的工作对语言水平要求非常高,因此在这里服务的志愿者大部分是北外的教师和高年级的研究生。北外共有400多名教师报名参加,包括86岁的老教授陈琳,还有主持过《FOLLOW ME》(跟我学)的胡文仲教授。校长郝平和书记杨学义也报名当志愿者,在师生中引起强烈反响。

  试运行期间,北外很多院系的主任、书记亲自上阵值班,许多白发苍苍的老教师不辞辛劳地接听电话,让前来考察的北京奥组委官员深受感动。阿拉伯语系副主任薛庆国原计划在假期里完成一些科研任务,在得知设立多语种服务中心后,他放下手头的工作,毫不犹疑地报名参加。他说:“作为非通用语人才,奥运会正是我们大显身手的机会。虽然工作地点远离竞赛场馆,工作性质只是接听电话,工作时间将是夜以继日,但只要能为奥运会做贡献,我感到自豪。”

  奥运会期间,更多的北外志愿者将活跃在各个奥运场馆。除了大一学生入学不久、大四学生面临毕业之外,大二和大三的学生已全部上阵。北京奥组委前期从北京16所高校招募的3745名贵宾陪同及语言服务志愿者中,北外就有1558名,占42%;其中国际奥委会委员、各国际单项委员会主席(秘书长)等贵宾的陪同翻译,即所谓的IOC志愿者中,该校有588名,占总数的81%。齐潇颖同学还曾担任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的陪同翻译。

  一份宝贵奥运遗产

  多语言服务中心的所在地本来是北外教师的办公楼,在奥运会后,这里除了要恢复它的原有功能外,还将开辟为一个教育实习基地。杨学义说:“奥运会后,多语言服务中心可以尝试为一些大型活动提供语言服务,建立教学实习基地。中心将会形成长效服务社会的机制,成为奥运遗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奥运会志愿者工作也成为北外一个非常好的教学平台。据杨学义介绍,北外在最近几年将志愿者服务和教学改革结合起来,通过志愿工作,一方面能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一方面也能提高他们待人接物的社会实践能力,很多学生和青年教师受益匪浅。

  从今年2月到现在,北外每周都会邀请相关专家对志愿者进行培训,主要涉及志愿者心理准备、工作须知、外事礼仪、口译技巧及经验交流,以及多语言总机服务的操作细则。志愿者们通过这些培训,收获颇丰。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信息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敬请告知!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站认同或支持该观点,
也不代表本站对其真实性负责,对稿件有疑问或质疑,请联系本站处理! 邮箱:jixixinwen@163.com
 
【图片精选】
【社会万象】
【体育娱乐】
鸡西新闻网负责制作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