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鸡西9月3日电 大学生毕业参加工作后,是否还保留“干部身份”?近日,一位网友在哈尔滨市政府网站上提出了这样的问题。记者从人事部门了解到,过去,各种材料中填写简历时,多有“家庭出身”或“个人成分”一栏,上面填写的多是“贫农”、“工人”、“干部”等。随着公务员考试录用机制的出现,“家庭出身”或“个人成分”已退出历史舞台。
近日,一位署名为“毕业生”的网友在市政府网站中提出疑问:“我是2007年毕业的大学生,现在一事业单位工作,档案放在市人才市场,请问怎样保留干部身份?”市人事局回复:现在已不存在“干部”身份问题,档案放在人才市场,仍保留统招毕业生身份,考进机关为公务员,考进事业单位为工作人员,实行聘用制。
哈尔滨市人事局一位负责人介绍,目前大学生的“干部身份”已经没有人再提起。2002年前,大中专统招学生毕业后自然获得“干部身份”,才有资格进入政府机关或事业单位工作。因此,“干部身份”成为进入政府机关的“准门槛”,是当时招聘的重要条件之一。拥有“干部身份”的大学毕业生上班后,其工资标准、福利待遇、退休年龄等也都随着“身份”的不同而不同。
2001年,国家取消了“吸收录用干部”相关政策。自2002年起,哈尔滨市开始陆续实行政府机关公务员、事业单位“逢进必考”,无论什么身份,只要符合报考资格,能顺利通过笔试、面试考核,就有资格成为公务员,拥有干部编制。实行按职位招考后,大学生的“干部身份”失去了原有的意义,所有人都是按岗位、按工作成效获得报酬,而非按身份“拿工钱”。
随着“干部身份”的逐渐淡化,所谓的“身份”已跳出“唯家庭成分决定”,而变为“个人自我决定”,一般指个人的“职业身份”,“你目前主要是在做什么”,可以是“学生、工人、农民”,或者“职业经理人、个体工商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