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炮轰我国现行教育中的“病症”,认为中国一直错过诺贝尔奖,涉及到高中文理分科。文理分科实际上是导致人才培养水平下降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也导致了我国科学精神和人文情怀的分离,降低了民族的整体素质。
关于取消高中文理分科,此前,作为教育家的朱永新,曾在许多场合都表达过。这一回,这个观点之所以变得极富“看点”,一方面,朱永新现在的人大常委会委员与民进中央副主席的身份,加重了这个观点的“语语权”份量;另一方面,朱永新关于取消文理分科的吁请,已经上升到“误国论”的层面,自然很具“眼球效应”。
持续地吁请,通过不断提升话语权,来传递观点的影响力,以期取得制度性改变,这正反映了这种兼有学者与官员的身份担当。其实,这些年,教育改革之所以显得有些裹足不前,也并不是教育界或学界对于教育改革的方向与路径缺乏正确认知,关键的问题,还是在话语权博弈问题上出现严重错位。
文理分科,本质原因就是教育功利化和工具化的产物。一方面,受囿于特定的现实,理科学生比文科学生拥有更大的选择面。毕竟,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知识化、技能化所起到的直接作用愈发重要。一个重要的表现就是,当前理工科的学生,往往在人才市场中特别受到欢迎。正因为如此,广大中学生在高中阶段就重理轻文,而这种把知识当作工具化的做法,最终导致人文精神大面积缺失。
过度的教育工具化和功利化,容易带来人性的冷漠与自私,很难实现通过人文精神滋养健全人格,不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生态环境。就像朱永新所说,理科的学生不再学历史、学地理,不再和伟大的思想家对话,那么科学家的人文情怀就有问题,对中国问题、对人类问题、对民族文化的关系、环境污染问题等等就会很少关注。科学与人文形成的深层断裂,必然不利于未来一代整体素质的提高。
问题是,这种现实背后,却附载了强大的利益,与当前的社会结构与经济结构有着深层次的关系。也就是说,要改变那种教育目标短期化、功利化,使教育长久地服务于中国未来发展,就必须依赖于不同利益主体的充分博弈,来使利益趋于平衡。现在,朱永新再次强调文理分科“误国论”,本质也就是在承载这样的价值使命。
教育改革就是通过不断地博弈,来使教育背后的各种利益日渐趋于平衡,这本身也是个艰难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说,伤害人文发展与科技创新的文理分科,是中国教育改革已经付出的一种代价。要想不再付出这样造成科学与人文断裂,有悖于素质教育的代价,归根结底,也就取决于代表不同利益的话语权博弈结果。当然,现在看,一个朱永新的呐喊,还是远远不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