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鸡西1月30日电 “现在过年太容易了,想吃啥,用啥,到超市一会儿功夫就置办齐了。如果想图方便,全家人到饭店去吃年饭,什么都不用做,光点菜就行。”说起过年,在教育战线工作了整整30年的市师范附小教师贾玉飞这样对记者表达了她的看法。
贾老师今年53岁,每月的工资将近2000元。谈起现在的生活,她的脸上流露出一百个满意。“现在的生活多好啊,穿的应有尽有,红的、绿的、花的……,羽绒服、棉服、羊毛衫……,长的、短的,厚的、薄的……真是要啥有啥。吃的东西就更全啦,本地产的,南方运的,外国进的,真是想买什么有什么。”贾老师这样描述着现在的生活。
回忆起30年前,贾老师摇了摇头对记者说,那时和现在真是没个比。贾老师告诉记者,那时她刚到柳毛青年点“下乡”,每月只有18元的工资,全家的收入也不多,每人每月凭证供应只有二两豆油,七八斤大米、白面。每到过年,他们贾氏家族20多口人齐聚在爷爷奶奶家。吃年饭时,炕上、地下放两大桌,桌上最“硬”的菜也不过是刀鱼、炖肉之类。由于平时吃不着,所以吃起年饭来,感觉特香。
贾老师对记者说,那时候过年,最高兴的是孩子。只要家里条件稍好一点的家庭,大人都能给孩子做一套新衣服。但这也几乎是孩子们一年中惟一的一套新衣。虽然衣服款式单一,花色也只有绿、蓝、灰三种颜色,但能穿上新衣服,心里还是高兴得不得了。
“那时的娱乐活动真是少的可怜。”贾老师告诉记者,30年前,她家有一台“红灯”牌收音机,那可是家里的一“大件”。听听小说,听听“小喇叭”等节目,就算是最美的享受了。
说起现在过年,贾老师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她告诉记者,近几年,工资不断上涨,收入越来越高,家家条件都好了,商品更是极大的丰富。这几年,她们家是兄弟姐妹几家聚在一起过年。人口虽不少,但不再像过去那样忙碌了。过去,住平房最多有两个炉灶,做好一道菜,再做下一道……。现在住在温暖的楼房里,家里有电饭锅、电磁炉、煤气、微波炉,你是想烤、炖、蒸、炒分头去做,用不了多大功夫就全做好了。
贾老师对记者说,30年来,她们家过年也有一件全家人都忙的事儿,那就是自己动手包饺子。她认为过年包饺子不光是为了吃,而是为了全家人一起感受亲情,感受那种其乐融融的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