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铁路运输能力没有中国强,乘客却不比中国少,节假日铁路运输高峰也很多,但印度很少出现一票难求的局面。即使买不到票,人们也会理解这是因为需求大于供给所致,这种理解大概就来自于售票实名制所体现的公平性吧。
中国的春运引发的“一票难求”问题,让我们把学习经验的目光投向了世界,取经“印度”成了解决难题的方法之一。是啊,印度的实名制实行了近百年,我们为什么不可以“实名制”呢?笔者以为,我国铁路客运采取“实名制”确实有必要,但没有必要学印度,印度的“实名制”和我们理解的“实名制”完全是两码事。
实际上,印度的“实名制”主要针对的是富人阶层、外国人等,其主要目的也是为了适应这些人“预定车票”的需要,一般是在“高级列车”或“高级车厢”中实行。而且,这种所谓的“实名制”也并非是要求车票和身份证对应,只不过多了一道填写表格的程序,填写这个表格的目的,是为了方便查票人员用“榜单”与“车票”对应验票。有去过印度旅游的网友曾经一针见血地指出:“这个表格的姓名是可以随意填写的”——从新闻中,我们也可以看出来,记者并没有谈到查验身份证或护照等等。这其实算不上“实名制”,充其量只能算是“填名制”。
而对于绝大多数乘坐普通列车的乘客来说,无须这些复杂的程序,甚至根本不用检票、验票。我们看到网上有这样的新闻图片:印度列车车厢两侧以及车顶上都“挂”满了人,这样的“壮观”景象对中国有借鉴意义吗?实际上,说什么印度实名制“实行近百年,成功地维护了铁道部门的廉洁形象,也成功地杜绝了票贩子的孳生。”也是片面的,因为很多印度穷人采取的是逃票策略,在一个车厢车顶挂满乘客的列车里,乘务员也没法做到尽职尽责,有网友提供资料表明“2007年,被查到无票乘车的人有1290万人,而且这还是只被查到的。”——在一个车厢车顶可以挂满乘客的列车,票贩子有生存的空间吗?与其说是“实名制”杜绝了印度票贩子的孳生,不如说印度铁路的窘况现状,让票贩子“绝了念想”。
这些年,关于印度铁路“实名制”炒得火热,也有一些驻外记者发来一些在印度体验实名制的文章,但要看到,这些记者的体验是不充分的,还没深入到印度百姓的普通生活之中。正如我们改革开放前,北京的友谊商店消费群体只针对外国人,那商品也是琳琅满目,但若是有国外记者据此认定当年中国商品充足,百姓什么都能买到,不也是片面之极吗?
我们需要“实名制”来打击票贩子,但取法“印度”恐怕是一种美丽的错误,谁能相信,在一个车厢两侧和车顶挂满乘客如同“蜜蜂抱团”一般的国度里,会存在我们“心向往之”的“实名制”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