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以来,我市紧紧围绕农民增收这一中心工作,深入贯彻落实有关惠农政策,全力保持了农林牧渔业的平稳运行和农村经济的稳步发展。具体表现在:粮食总产创历史新高,2008年达到40.4亿斤,比2007年增长7.6%,连续五年获得大丰收;畜牧业生产继续回升,肉、蛋、奶产量均比2007年增加;农业总产值达78.9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8.8%;农业增加值达45.4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8.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5278元,同比增长10.7%,连续六年达到了两位数的增长幅度。
一、全年农业基本情况
1、粮食产量创历史新高,连续五年获得大丰收
近年来由于粮食供求状况较好,又受粮食补贴连年增加的刺激,提高了广大农民的种粮积极性,2008年我市粮食作物播种面积比较稳定,实现550万亩,为粮食生产和保证市场供应奠定了良好的基础。2008年在有利的气象条件、农业技术推广力度的加大、惠农政策落实的到位等方面的共同作用下,农业生产再夺大丰收,全市粮食平均亩产367公斤,比2007年增加30公斤,增长8.9%,粮食总产量达40.4亿斤,增长7.6%,创历史新高,连续五年获得了大丰收。
2、经济作物价高利好,增效空间逐步放大
目前经济作物呈现出“供应充裕、需求旺盛、价高利好、收入增加”的良好发展态势。据统计,我市经济作物中油料、甜菜、烤烟总产量都比2007年有所增加,分别增长5.2%、54.5%和18.7%,不仅产量获得了丰收,效益更是喜人,尤为突出的是白瓜籽,不仅单产比上年高出11.7个百分点,而且平均单价也比上年有很大提高,每公斤上涨了1元多。经济作物的提质提价给农民收入带来了很大的增长空间。
3、突出绿色食品开发,调优农产品品质
2008年我市继续推进绿色食品产业升级,绿色食品种植面积呈上升态势,获得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认证个数达99个,同时,以水稻产业带为主体,推动绿色食品产业快速发展,绿色食品种植基地面积335万亩,比2007年增长8.1%,全年实现绿色食品种植业产值28亿元。并从实际出发,建设各具特色、各具优势的高标准生产基地,提高绿色食品加工层次,规范绿色食品市场秩序,从而树立我市绿色食品的良好形象。
4、畜牧业生产呈现回升态势,继续保持平稳发展
2008年以来,由于肉、蛋等畜产品价格延续了2007年高位运行的价格走势,再加上政府对奶牛户实施贷款、对能繁殖母猪给予补贴等政策刺激了养殖户的生产积极性,使得生猪、牛、羊、家禽等存出栏都有明显增加。具体体现在:
生猪饲养量增加,价格下降。受生猪饲养周期以及各级政府实施调控政策稳定市场等因素的影响,自2008年7月下旬以来,国内生猪价格快速回落,并创出年内价格新低,之后价格又略有回升。截止2008年末,全市生猪存栏41.1万头,比2007年同期增长31.5%。
2008年12月末猪后腿肉平均价格17.8元/公斤,比上年同期下降18.3%,与前一个月比降15.5%。
牛羊生产发展势头良好,养殖效益稳定。2008年末,全市牛、羊饲养量分别达到19万头、43.5万只,分别比2007年同期增长42.4%和9.8%。2008年以来,牛、羊肉始终处于高位稳定的价格区间,从调查数据显示,12月份,牛、羊肉平均价格分别为29元/公斤、29.7元/公斤,比07年同期分别上涨了7.4%和12.7%,与前一个月比基本持平。出栏一头肉牛获利保持在1000元以上,出栏一只肉羊可获利240元以上,饲养牛羊的效益相对稳定。
家禽产品高价位运行,刺激农户补栏。2008年年初以来,蛋价和肉禽产品价格的持续高位刺激了家禽生产,截止2008年末,全市家禽存栏达到417.5万只,比2007年同期增长15.9%;全年出栏589.4万只,增长3.5%;禽蛋4.0万吨,增长35.8%。2008年以来,鸡蛋价格基本在6元/公斤以上,活鸡价格在16元/公斤左右,白条鸡平均价格11.1元/公斤,均处于历史的较高价位,家禽生产呈现平稳发展态势,生产形势比较乐观。
我市在优化畜牧业发展布局,迅速扩大猪、牛、羊、禽总量的同时,积极发展特色养殖业,不断使特色养殖业品种多样化,如鹿、熊、貉子、狐、鹌鹑、林蛙、蚕茧等,已成为我市畜牧业的一大亮点,从而拉动了畜牧业生产。
5、农产品价格普涨,农民收入稳步提高
2008年我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5278元,增长10.7%,创历史新高,已经连续六年实现两位数的增长。农民收入大幅增长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政策增收效应持续呈现。支农惠农政策进一步激发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如:种地继续实行“一免两补”政策,对能繁母猪饲养的补贴政策等。二是粮食、经济作物等获得大丰收。2008年在“人努力、天帮忙”的共同作用下,我市种植业获得好收成,使农民收入稳步增加。三是农产品价格上涨增加了农民收入。2008年,大部分农产品价格基本都维持了高位运行的价格趋势,从而使农民收入明显增加。四是劳动力转移成为农民增收的持久动力。据统计,2008年我市共转移农村劳动力17万人,实现劳务收入9.2亿元,分别比2007年增长6%和28%。农民外出务工呈现了人数增长,务工时间增加,工资提高,收入普遍增加的好形势。
二、农业生产的主要特点
1、抓好备春耕生产,为农民增收奠定基础。2008年春季,我市春耕生产有了良好开端,旱田作物于5月18日结束播种,水田插秧于5月末结束,播种、插秧全部在丰产期。可以说,我市春耕生产打了一个漂亮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虽然5月份以后经历了春季干旱、低温、寡照等不利的气候影响,但大田播种期结束后,天气逐渐好转,全市范围内降水充足,气温较高,对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和田间管理都非常有利,而且今年总的积温高,无霜期长,有效地促进了作物的成熟,为粮食作物获得丰收奠定了良好基础。
2、惠农政策落实到位,为农业丰收提供保障。2008年我市在继续实行“一免两补”政策的同时,积极落实中央和省相继出台的一系列扶持政策,共发放国家惠农资金3.3亿元,其中良种补贴资金4419万元,粮食直补资金8143万元,粮食综合补贴资金1.9亿元,农机购置补贴1542万元,各项惠农政策落实的及时到位,为农业生产、农民增收提供了有利保障。
3、采取有效措施,不断提高农业科技含量。2008年,我市积极开展对农民的各类培训工作,积极推广先进的农业生产适用技术,不断提高我市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加大农业技术推广的力度,推广以水稻超早育苗、玉米密植栽培、大豆窄行密植、测土配方施肥、粮食作物标准化生产等为主的十项农业新技术,提高了粮食作物单产,增加了粮食产量。
4、农业生产服务到位,为农业丰收奠定基础。从2008年年初开始,我市先后成立了备春耕生产督导组、农业新技术推广督导组和秋收督导组,分别对全市农用物资的准备、各项农业技术措施的落实和加快秋收进度等进行督导,为全市农业获得丰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对农民增收的建议
1、抓农民增收的增长点-结构调整
实践证明,农业结构调整是农民增收的一个增长点,是一篇常做常新、永无止境的文章。只有抓好了结构调整,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提高农产品市场占有率,提高效益。在种植业结构调整中,需要政府做好宣传、引导和服务工作。
2、抓农民增收关键措施--科技推广
科技是农业增产的动力。坚持科教兴农的方针,发展“两高一优”农业对增加农民收入尤为重要。希望各级政府能够加强对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工作,特别是一些实用性强、见效快的农业技术,应通过有效的渠道迅速推广到农民手中,使农民能获得较好的收益。
3、抓农民增收的基础--增加投入
要提高农业产出水平、增加农民收入,政府加大投入是基础。要加大投入兴修农田水利,改造中低产田,保证农业的顺利发展;加大对农业科技攻关和适用技术推广的投入,为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创造良好条件;加强农业高新技术的引进和开发,建设一批农业科技示范项目。
4、抓农民增收的实现途径--搞活流通
流通是连接生产与消费的桥梁,是实现农产品价格的必要条件,抓农民增收必须抓好农产品流通。要加强市场建设和管理,规范市场秩序;加速培育连接农民和市场流通的中介组织,充分发挥运销大户、专业大户的作用,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促进货畅其流;要加强信息服务网络建设,推行“绿色通道”,确保农产品流通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