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公交车燃烧事故引发了全国公交系统的大检查。沈阳市近日出台了有关规定,今年夏天将取消空调车,燃料车年底前改为空调车。此外,携带桶装液体者一律不得上车。这一规定可谓“果断”,管理部门的反应也极为迅速。然而,规定一出台就引来了一片争议。这项果断的“拍砖”规定,更多的让人感觉到的是相关部门因噎废食的心理。如此一来,虽然方便了政府的管理维护了公交安全却给乘客带来了诸多的不便,社会成本太高。首先,取消空调车在政府部门看来不过就是一纸命令,但取消空调车给乘客带来的很多额外成本却被忽视了。空调公交备受青睐,是因为空调车较为舒适的乘车环境。尤其是在炎炎夏日,这一点更显重要。将空调公交车改成普通车,意味着所有乘客要在拥挤闷热的车厢里“烤面包”。这给一些乘客增加了额外的乘车负担,也剥夺了乘客乘车选择的权利。其次,将双燃料车辆全部改为油料公交车同样是不科学。目前,使用清洁燃料,尽量减少公交车的污染排放是国际上公交发展的一种趋势。把双燃料车改为油料车,不可避免的带来污染排放的增加和公交票价的上涨问题。这些最终都会转换为乘客的出行成本和社会成本。最后,禁止特殊乘客乘车违背了公共精神。不可否认,这样的禁止性规定其初衷是为了公共安全着想。但公共交通工具是公共的,这也就意味着不应该有人被剥夺乘车的权利。而且携带桶装液体不一定就是汽油之类的易燃物品,司机又有什么理由禁止乘客上车呢?这在操作中将会给公交车带来诸多的麻烦。事实上,沈阳市的很多措施已做得十分的完善。比如,要求各公交企业要建立健全车辆修理和保养制度及技术档案制度;建立车辆出入库检查制度等。这些都在最大限度的减少公交事故的人为因素。那些禁止性的规定显得有些多余。此外,很多事故往往是人类很难控制的。而且就世界范围来看,每年出现公交车燃烧致死事故并不多。管理部门不必“反应过度”。这就好比我们不能因为飞机会出事就要禁止乘机一样,因噎废食缺乏一个客观科学认识问题的态度。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出台这样的措施,至少可以说明当地政府部门对公交安全是十分重视的。但对于这种关涉到群众切身利益的规定还应该多听听群众的意见,结合专家的观点,进行科学论证。而不是由我们的领导“闭门造法”“拍砖”来决定。这样的规定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来的是一些官员过于“害怕出事”的心态。很多官员为了预防“出事”,决策往往忽视了民意现实,一些决策建立在损害群众利益的基础之上,社会成本过于高昂。显然,在这些看似“果断、英明”的“拍砖”规定政策背后,是管理部门对公共安全的过分追求而忽视了群众的利益诉求,这样的规定在操作上缺乏人性化的执政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