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市”造成新的流动性过剩
●应对通胀风险需要再次联手
●共同反思制度因素增长模式
●建立有效监管制度合作体系
刚刚结束的G8峰会和正在举行的“金砖四国”首脑峰会都在向世人释放一个重要的新信息,那就是危机可能正告别全球流动性恐慌的第二阶段(去年8月份为止是危机的第一阶段,主要表现为欧美国家局部的次贷危机),所以,现在应尽早考虑“后危机时代”世界经济如何跨越失衡发展的模式障碍,走向可持续发展之道。
目前而言,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为了摆脱全球金融危机对本国经济和金融体系的困扰和冲击,各国政府都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向市场注入了规模巨大的流动性,通过改善企业和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状况来改变市场悲观的信心。但是,今天当各国金融机构的财务状况发展好转,市场信心缓缓提升的时候,人们开始注意到2007年全球所遭遇的流动性过剩局面再次有抬头的迹象。
而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面临的挑战可能各不一样,欧美国家主要是因为各国政府不能及时拿出流动性输入机制的“退出”方式。比如,国有化资产能否在市场上卖出一个“好价格”等,从而导致通货膨胀高企的局面,逼得货币政策采取强硬的180度掉头的状态,这对刚刚复苏的经济会产生非常严重的负面影响。有些经济复苏慢的国家就会面临让政策左右为难的经济“滞胀”状态,这种状况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如果持续不能得以遏制,那么,一定会波及到其他经济已经复苏的发达国家。
而对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而言,由于生产能力和增长的空间较大,一定程度上吸收了货币流动性的市场泛滥压力,但是大宗商品价格因为投机资本的猖獗再次高企不下的可能性依然不小,目前这种迹象也已经出现。所以,输入性通胀问题同样会困扰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和宏观经济的稳定。对那些外向依赖性大、而目前经济复苏程度低的国家而言,打击可能是巨大的,由此也会收窄世界经济发展的空间。不能排除由于实业投资的回报率因生产成本的不断提高而明显下降,导致实业部门的资金再次回流到发展缓慢的金融市场中,造成严重的资产泡沫情况,甚至不良企业恶意圈钱投资过度的问题会再次困扰所在国的监管部门和货币政策的有效实施。
总之,“后危机时代”最先面临的挑战是如何再次齐心协力地抵御在过去全身心应对全球性流动性危机的过程中“迫不得已”地给今天埋下的十分严峻的通胀风险。
“后危机时代”给各国政府带来的最深远和最重要的挑战是如何改变造成这场全球金融危机的制度因素和增长模式,包括全球统一和谐有效的监管制度和合作体系的建立,美元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迄今为止世界经济失衡发展的增长模式调整,经济全球化的推进等。而中国面临的挑战还有自己的“特殊性”,那就是作为世界经济发展规模已经冲向第二的大国而言,如何提高发展质量和建立实体经济与金融体系匹配的增长模式已经成为我们减少日益频繁的外部贸易和投资摩擦,以及缓解国内巨大的就业压力、降低沉重的增长代价(高污染、高能耗、高冲突的问题)无法回避的严峻挑战。 (孙立坚作者为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金融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