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鸡西6月24日讯 近年来,鸡西市人事局突出抓好博士后农家科技园建设和农民科技带头人培养工作,取得实实在在效果,探索出了一条人事部门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路子。
2007年,在黑龙江省博士后管理办公室的大力支持下,鸡西市人事局根据种养殖大户的各自优势,在三县(市)六区建立起蔬菜种植、有机水稻种植、食用菌栽培、果树栽培、养猪、苦瓜种植等10个博士后农家科技园,聘请省农科院、东北农业大学、东北林业大学等单位的10名博士后科研人员作为农家科技园的科技顾问,请他们在田间“做给农民看,引导农民干,给农民做示范”。以博士后科研人员为科技顾问的博士后农家科技园,在全国当属首批。
博士后农家科技园的建立,使农业种养殖大户实现了与高层次专家、高新技术的对接直通。博士后科研人员定期到科技园指导,或通过电话、互联网随时为农户解决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难题。省农科院园艺所的专家张英臣教授先后四次自费到恒山区的万亩果园进行指导,吃住在农户家里,向农户传授果树腐烂病、锈病、黑心病、犁木虱病、蚜虫病的防治技术,培土、培根、剪枝技术,提高了水果的产量,增加了农民收入,受到果农欢迎。不少果农听说张教授来了之后,从四面八方赶来听课。
麻山区琴海牧业公司是鸡西市的养猪龙头企业,被确定为博士后农家科技园后,与省农科院畜牧研究所的专家建立了联系。2007年下半年,养猪场突发传染性很强的无名高热病,公司的兽医束手无策。当天虽然已是晚间9点多钟了,心急如焚的董事长于凯波还是拨通了省农科院专家何鑫淼的电话。正在北京公出的何鑫淼便用手机短信指导如何用药、防治、控制病情。在专家的指导下,疫情得到控制,避免了经济损失。2008年,琴海牧业收购了废弃多年的鸡东县永安养猪场,破败的圈舍急需重新规划修整。得知这一情况后,市人事局从省农科院为他们聘请了5名圈舍规划设计、饲料配比、疫病防治、饲养等方面的专家,无偿地帮助他们进行规划设计,现在永安猪场已经存栏700多头猪。省农科院畜牧研究所还将琴海牧业公司确定为省内第二家野猪与家猪杂交繁育基地,该公司从省农科院引进原种野猪40头,与原有的大白、长白等品种猪进行杂交,形成了“麻山大白野猪品系”,目前已繁育出杂交猪300多头。
为了让更多的农民走上依靠科技致富之路,从2008年起,市人事局决定利用5年时间每年选派10名农民科技带头人到省内高校的国家级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接受科技实训,重点学习猪、牛的饲养,疫病防治,饲料配比与圈舍管理等技术,蔬菜的选种、育种、育苗、栽培与田间管理技术,食用菌培养基的制作、菌种的培养制作、菌种接种种植等实用技术。学员的培训费、差旅费、宿费由人事局承担。东北农业大学、东北林业大学、省农科院等单位为每名学员指定了专门导师,对学员进行一对一、面对面、手把手的技术指导与培训,培训的内容根据农民自身的需求设定,以实际操作为主,以解决农民在实际生产中遇到的难题为目的。目前已经举办两期实训班,培训学员21名。
鸡冠区红星乡红星村的刘淑芬通过参加科技实训班,系统地学习了食用菌栽培、菌种制作等技术。东北林业大学宋瑞清博士两次到她家指导,使其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由原有的单一种植黑木耳扩大到平菇、滑子蘑,种植面积扩大了3倍,经济效益由原来的年3—4万元增加到16万元,并且将合作对象延伸到了鸡东、密山等地。村民刘万伟通过学习,掌握了食用菌栽培技术,回来后兑掉了超市,建起了两座食用菌栽培大棚,当年收入在6万元以上。
通过博士后农家科技园建设和选派农民到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实训,市人事局为农业高端人才和农户之间搭起了农业示范、科技推广、技术创新的平台,探索出了一条农村科技带头人培养的新路,有效推进了农业科技进村入户,形成了以科技实训为纽带,以示范户为核心,辐射周边农户的技术传播网络,对推广农业生产高新技术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