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看国庆阅兵时,官兵们“锵锵”的正步声总会让人心潮澎湃。那你知道这“中国步伐”是怎样练成的吗?
国庆60周年前夕,记者走访了京郊某阅兵村。
第二炮兵徒步方队总教练梁军介绍说,在阅兵方队里,排头被称为“龙首”,排尾是“龙尾”,中间则被称为“龙骨”。无论方队有多少人组成,最后走上阅兵场上的标准都要达到几乎极致的水平,“也就是说,无论你从‘龙首’还是‘龙尾’看阅兵方阵,条条都是直线,行行都是板块。阅兵方阵给人的视觉效果,就如一个方块在整体移动,整个方阵中不允许一个人有任何失误。”
为了这个训练标准,官兵们在刻苦训练的同时,想了许多科学有效的训练办法。如,“知觉训练法”主要解决排面走不直和走不齐的问题。训练中,官兵们闭着眼睛跟着感觉走,寻找空间感、距离感。还有“变换训练法”“心理暗示法”“激励训练法”和“目标牵引法”等多种训练方法,都用在了“中国步伐”的训练之中。
方队长林黎明介绍说,训练方法重要,辅助训练手段更不可缺少。为了带领方队尽快走好“中国步伐”,他们还研制了许多先进实用的训练器材。
如,“限制训练器”是专门为解决正步踢腿高度而设计的训练器材,是队员们自己琢磨出来的。利用这种训练方法,大家可以较快地找到正步踢腿高度的感觉,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还有,“分贝仪”“计步器”“节拍器”“阅兵综合训练器”“正步踢腿质量训练器”“减震速干鞋垫”等各种各样的器材。
“这么多训练办法和手段还不够。”方队政委崔力说,“训练中还实行了‘精细化管理’和‘人性化服务’,为每一名队员都建立起了训练档案。档案中对每名队员的特点、训练中存在的问题都有详细记录,可以说就是一本训练‘明细账’。”
采访中,记者有幸参加了这个方队的“早点名”。
“苏日图,你今天要着重解决踢腿时脚面绷直的问题。”“翟会军,你的问题是行进时身体不稳。”“阎玉龙,这几天要纠正的是齐步换正步的前两步连接问题……”
每天上午,方队组织训练前,各中队教练员都要给每名学员明确当天训练中要解决的问题。下午训练结束前,教练组还将对训练效果进行检查考核。
“早点名”被点到的翟会军,在接受采访时说:“虽然自己训练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但是我训练起来有本‘明白账’,利用补差训练的时间,重点进行突击训练,每天都有进步。”
“一听让我停训休息,我都哭了,怕自己跟不上训练,拖排面的后腿。”队员王强强前不久因为身体原因,随队军医决定让他静养两天。刚开始他死活不肯,当听说有方队专门组建的补训队,到时会为他“开小灶”后,就听从了医嘱。
两天后,他一归队,由方队副总教练刘军卫等3人组成的补训队就利用课余时间为他“补课”。很快,王强强就又回到了训练的队伍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