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去看海,对于生活在内陆城市的人一定会特别的向往,特别的兴奋。
我,也一样。
从儿时起,我就无数次的想象,我会用一个什么样的心情去看海,会用什么样的情感去拥抱大海。
向往着,于是,心底里就慢慢地积累着,对海的思念,对海的憧憬,以至于看海去成为工作之后的一个梦想。
终于圆梦,那是2002年的夏天,借助学习的机会,北戴河,北方的海。
安排好住宿,我们迫不及待地冲向海边。九月的北戴河,天气已经开始凉爽,游人已经不是很多,倒让海边多了很多恬静。同去的同事换上泳衣扑进大海,我看着不紧不慢起伏的海水却没有了拥抱她的冲动。
这样的海,与我想象中的是不一样的。我想象中的海,来自高尔基的《海燕》。狂风驱赶着滚滚的乌云,遮蔽了天日,雷电在云层里酝酿,暴雨倾盆而至。黑色的大海与白色的激浪形成鲜明的对比,在风暴中有帆在屹然耸立。让我感受到一种尊严、力量、决心和勇气。
而我看到的海,更像湖,像极了我家乡的兴凯湖。我虽然不算是湖边长大的孩子,却无数次地去亲近它,去感受它。我在平静的没有一丝波纹的湖水中嬉戏,我在浊浪滔天的湖边奔跑,我带女儿把烦恼写在沙滩上,当一个又一个浪花翻卷过来之后,我的心里也一如浪花冲抵过的沙滩一样平静。
无数个日子,我们都在沿湖拍摄,兴凯湖中国境内的100多公里,到处有我们的足迹。海一样辽阔的湖给了我们无法述说的快乐。让我遗失了童年的大海的梦。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吧,见到大海的时候,我真的没有雀跃,我平淡地说:“看起来和我们家乡的湖差不多。”同去的外地同行笑话我:“你们家的湖能有海这么大?”我笑,我知道,兴凯湖的大小,远无法与海去相比。但家乡的湖,却永远都是心中的海。
2002年以后,又陆续去了烟台和青岛看海,近四十年,我还是在北方的海边徘徊。于是,再说起海,除去波涛汹涌,向往的还有海南的碧海蓝天,及日出日落的霞浦海岸。每一个地方的海,每一个季节的海,都会有不一样的景致,也都会带来不一样的心情。而走出心中的那片海,才能让我的视野更宽。
2009年,再一次看海。长岛,海边除去我们一伙游人的喧闹,就只有海浪声声拍打着巨大的岩石。缓缓而下的斜阳依然有很强的光。走在九丈崖下的岩石上,禁不住用眼睛去丈量岩石的高度,抬头,才发现自己真的渺小。
想起苏轼的《赤壁赋》中的“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想我们每一个人就同蜉蝣一样置身于广阔的天地中,像沧海中的一粒粟米那样渺小。尽管常叹息人的一生转瞬即逝,羡慕长江的没有穷尽。但也相信风云变幻月圆月缺,事情总是在改变,生活也是在改变,今天尽管阴霾不断,但也许下一个早晨就是朗朗蓝天。
亲近大海,想起多年以前,那个我爱的人说:“我要带你去看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