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备春耕生产系列报道之五
东北网鸡西5月11日讯 鸡西是黑龙江省粮食主产区,2014年,粮食总产量达到61.26亿斤,实现了“十一连增”。在耕地面积近乎达到极限的情况下,粮食产量依然实现稳产增产,实属不易,这其中农业科技发挥了重要作用,贡献率达64%。
谷雨过后,鸡西田野上呈现一派忙碌的春耕景象。记者在田间地头采访,欣喜地看到水稻智能浸种催芽、水稻高产栽培、玉米通透密植栽培、大豆窄行密植栽培等先进农业技术在生产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让尝到甜头的农民兴奋不已。
4月28日上午9时,记者与市农委支农服务人员驱车来到鸡东县。这个县2014年粮食总产量达到15.25亿斤,并跻身全国产粮大县行列。今年,全县粮食作物播种面积达到150.25万亩,其中水稻33.6万亩。
记者在平阳镇永隆村看到,一台台农业机械在稻田里穿梭,空气中弥漫着泥土气息。鸡东县农业局生产办副主任申惠明介绍,全县水田整地将在5月10日前完成。由于普及了智能浸种催芽技术,水稻播种时间提前了10天,抢上了积温,为提高稻米产量和品质打下了基础。
走进村民韩玉杰的水稻育秧大棚,记者俯身细看,秧苗已经长出一叶一心了,绿油油一片,焕发着勃勃生机。“今年的秧苗比往年长得好。芽出得早,又齐又壮,抗病力还强。”韩玉杰高兴地介绍。
在韩玉杰看来,政府为他们农民办了一件大好事。他说:“以前用水缸泡、炕头捂的办法催稻芽,由于温度掌握不好,芽有长有短,出芽率也不高。到车间催芽,1斤稻种只拿3毛钱费用,连种子包衣、浸种、催芽都包括了,很划算,村民都到那里催稻芽。”
申惠明介绍,永隆村水稻智能浸种催芽车间是2014年7月建成的,国家投入200万元,有10个催芽箱,每批催稻种2.5万斤,由电脑程序控温控水。全县共有4个催芽车间,可完全满足水田用种需求。只向农民收取维持车间运转的电、柴油、检修等费用,让农民用最小的花费得到最大收益。
对于习惯用传统方法催芽的农民来说,智能浸种催芽是一项新事物,由于不了解,担心车间催出的稻芽质量不好。申惠明说,为了打消农民的疑虑,县乡农业技术人员运用鲜活的事例,给他们讲解智能浸种催芽的好处,能使水稻增产、收入增加,得到了农民认可。
10时许,记者来到平阳镇永发村农民金宝昌的地头,他儿子开着大四轮种玉米,他在地边负责装种子和化肥。“根据什么施肥呀?”老金告诉记者,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为他的地进行了测土配方施肥,指导他科学施用配方肥,氮磷钾缺啥补啥,对多打粮大有帮助。
“我种了90多亩玉米,镇农业技术员指导我用通透密植栽培模式,就是将原来的两条小垄改为一条宽130公分的大垄,垄上种双行玉米。这样种,不仅每亩玉米的株数比传统种植多800株左右,而且能够更好地通风透光,玉米产量高了一大截儿。”金宝昌说起科技种田来头头是道。
“农业科技已经应用到我市农业生产的每一个环节,为粮食持续稳产增产提供了有力支撑。”市农委负责人表示,近年来,我市不断加强农业科技设施建设,夯实了农业发展基础。仅在水稻方面就争取省投资金2亿多元,建成智能浸种催芽车间53个,育秧大棚达到5.8万栋,大大提升了水稻种植标准化水平;同时,深入开展各级农业科技培训和下乡支农服务活动,提高了农民科技种田水平。今后,继续加大这方面的工作力度,力争实现粮食产量“十二连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