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鸡西6月2日讯 随着播种期的结束,麻山区共荣村几位班子成员也松了一口气,从去年入冬以后就带着村民找市场、学技术、寻项目、引新品种,忙得不亦乐乎……当下,村农业产业结构基本定了型,这个“型”定得还算让人满意。“能让村民多挣点钱,生活多点奔头,多出点力也不怕”。村委会主任于正国如是说。
近年来,共荣村在产业结构调整中主动适应市场,转变了以大豆、玉米为主要作物的思维,大力发展林果、小作物、杂粮等,得到良好收益,在去年玉米退出保护价,农民收入普遍受到冲击的情况下,共荣村村民收入稳定。村班子成员由此坚定了信心,发动村民、寻亲靠友、紧盯农林部门,走南闯北找订单、看项目,根据村里实际情况,初步签订了树莓、红高粱、小粒红花生、小麦、菇娘、万寿菊等近4000多亩农作物订单,70%的农户参与其中,这个村还计划引进树莓深加工项目,将树莓产业扩大。
共荣村产业结构调整及时,其他村也不甘落后。龙山村搞食用菌种植,推广大榛子,发展绿色水稻;太和村发展绿色棚室蔬菜;新光村建冷库种绿色粘玉米、甜玉米……各个村紧锣密鼓地张罗着。去年玉米价低给了农民极大冲击,也给区委、区政府及农业部门带来压力:如何让农民在新形势下保持稳定收入,是当前最大的课题。区委书记、区长带队深入农户家中开展座谈,了解各村实际,倾听农民心声和建议,引导农民放宽眼界,多方利用信息,做好产业结构调整,并竭尽所能加以扶持。
土地流转、建立合作社、规模化发展、科学化运营,也是麻山区委、区政府在今年春耕生产中潜移默化推崇的。该区拿出资金,由主抓农业的副区长带队,带领区农业部门干部、村干部、种田大户、有意向的农户四十多人组成考察队伍,先后到齐齐哈尔、哈尔滨、牡丹江等地考察中草药、食用菌、棚室蔬菜瓜果等种植技术和市场开发。提高了农民眼界,看到了小农经济与大形势下的农业差距。种植大户孙杰深有感触地说:“在齐齐哈尔举行的中药材大会上,和修正药业的老总谈起合作,被人家婉言谢绝。我种了三百亩,自认为不少了,但没有几千亩上万亩,人家根本不理你。”意识到自身单打独斗没有竞争力,也找到了短板。下一步就是联合起来,组建合作社,把农民从小家小户吸纳到合作社,做到一村一品,甚至几村一品,共同占据市场、抵御风险。
该区从科技备春耕抓起,大力推广水稻隔寒增温育苗摆栽、玉米比空高产栽培等10余项农业先进适用技术。集中举办科技下乡活动,将16个村屯的种田大户、村农技员召集进城,举办大型培训班18期,培训1500人(次)。把各种新技术、新行情送到农民家中,邀请市祥润中药材种植公司经理及技术人员、东宁市农委及黑木耳协会、大榛子种植户等分别为农民讲解中药材、棚室挂袋黑木耳、种桑养蚕、沙棘的种植、发展前景、经济效益,同时也是对各类种植项目的推广。几场培训班办下来,落实了沙棘1800亩、大榛子1200亩、桑蚕450亩、食用菌50万袋,发展养殖户5户。
增产不是增收的法宝,质量更重要。该区在科技培训中着力深入推进农业减化肥、减化学农药和减化学除草剂的“三减”行动,并把龙山村和吉祥村作为农业“三减”示范基地,面积达6500亩。以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带动为重点,发展龙山村有机绿色水稻、共荣村树莓2个绿色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天顺水稻、福宁杂粮、太和蔬菜、共荣村菇娘等4个绿色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并运作启动海泰食品和苦瓜酒厂这两个农业龙头企业,建立农民创业项目库和创业平台,开展农民创业项目推广对接,确保农民增收势头不逆转。
今年,该区重点开展了“三带、三路、五园区”科技试验、示范活动。建设方虎公路玉米、大豆、水稻大田作物科技示范带12000亩;建设201国道柞蚕、烤烟、白瓜等经济作物科技示范带12000亩;建设梨麻公路树莓、菇娘、花生等绿色食品示范带1200亩。创建五个示范园区:麻山村水稻水棚隔寒增温育苗示范区,龙山村隔寒增温水稻育苗示范区,龙山村大榛子示范区,和平村桑蚕养殖示范区,共荣村树莓、高粱、花生种植示范区。
该区还严格做好农资监督检查。各涉农执法部门对农资商店进行联合检查,加强种子、农药、化肥等农资市场监管服务,保证农业生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