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鸡西新闻网  >  专题宣传(非新闻)  >  基层动态
搜 索
地咋种红星乡围着市场转
2017-03-28 08:54:24 来源:鸡西日报  作者:沈福利 马怀华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极光新闻

  东北网鸡西3月28日讯 随着国家实行玉米“市场化收购”+“生产者补贴”新机制,玉米价格逐渐回归理性,种植效益随之下降。春耕生产临近,农民打算种啥?3月8日,迎着料峭春风,记者来到鸡冠区红星乡进行实地采访。

  在朝阳村2组,记者走下公路,进入一栋600多平方米的塑料大棚。棚内潮湿的空气中弥漫着菇香,整齐有序地摆放着一个个食用菌包,每个菌包上都长出了一簇簇小平菇,再有几日就能采收上市了。

  种植户李维东介绍,去年种了5亩地平菇,两茬纯收入20万元,今年又承包9亩玉米地扩大种植规模。他说,前几天,村里牵头成立食用菌专业合作社,为村民调结构“打样”,自己要提供好技术支持。

  到达西太村,村支书王雪飞领记者参观一个蔬菜冬储库。300平方米的库内还有少量未出售的土豆、白菜、萝卜。“这个库能储菜50万斤。”王支书说,全村冬储库面积有1万多平方米,还为外村提供代储服务。

  王雪飞介绍,红星乡70%耕地是坡岗地,乡里引导村民抓住城市扩张契机,扩大秋菜种植面积,扶持建冬储库,进行反季节销售。“我们村去年秋菜每亩纯增收2000多元,今年又有700多亩玉米地改种菜了。”

  种高品质玉米摊煎饼卖,增加了西太村人收入。村民杨桂叶家飘散着煎饼香味,她说自己家种了15亩“松玉410”高淀粉玉米,都用来摊煎饼,每天卖100多斤,每斤纯挣3块钱,不出家门就卖光了。

  夏凤君是红胜村鲜食玉米种植大户,去年经营耕地1000多亩,加工的农产品外销长沙、武汉、西宁等大城市。记者见到他时,他刚从一村民家回来。“去老张家签订单了,他家40亩地也种鲜食玉米。”

  “今年,种植订单数量能增加300亩以上。”夏凤君说,自己有稳定外销客户,鲜食玉米不愁卖,比种普通玉米每亩多挣好几百块。这几天,一些村民主动找上门,希望与他签鲜食玉米种植订单,可忙了。

  为把鲜食玉米产业做大,带动更多村民增收,夏凤君去年开始投资建设一个700平方米的保鲜库,能储存鲜食玉米500万穗,主体已经完工,目前因为缺少资金无法继续施工,他希望有这方面扶持贷款。

  一路走,一路看,红星乡处处涌动种植业结构调整的春潮,正是我市备耕生产的缩影。欣喜的是,通过一年来持续推进调结构,广大农民对农产品市场有了深刻认识,能够围绕市场需求掂量种啥作物了。

责任编辑:陈江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刻删除。
频道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