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鸡西新闻网  >  专题(新)  >  代表风采
搜 索
带领村民在历练中昂起
2017-04-20 09:45:00 来源:鸡西日报  作者:赵志朋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极光新闻

——记省党代表、麻山区龙山村党支部书记李广丽

图为:李广丽。

  代表感言:

  我要践行一个党员和普通干部的职责,让村民富起来、过上城里人一样生活,是我最大的心愿,我要用狠抓实干、默默奉献的精神继续带领着全体龙山村的村民走向美好的明天。

  李广丽,1995年1月任麻山区龙山村妇联主任、计生员。2009年12月任龙山村党支部书记。作为一名始终工作在农村基层第一线的党员干部,她坚持不懈地带领村民创业致富,她经常走访家里地少劳动力多的农户了解情况,在依托区就业培训部门抓好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的基础上,通过亲带亲、邻帮邻的方式,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

  扎根基层,踏实工作,心里装着群众,出色的工作使她赢得了多项荣誉:2011年市级劳动模范、2011年市级关心下一代先进工作者、2012年市级农民致富带头人、2012年市级革命老区建设先进个人、2012年市级种养殖女状元。

  “我是龙山村土生土长的孩子,是这片土地养育了我,看着村里翻天覆地的变化,看到父老乡亲的张张笑脸,大家都富起来了,我从心里愿意当这个为民服务的书记。”看着如今漂亮、整洁的龙山村,李广丽感慨万千。

  今年44岁的李广丽1995年担任龙山村妇联主任、计生员,在村民心目当中位置较高,善于做群众工作,工作能力非常突出,2009年当选龙山村党支部书记。

  初任村支书时,龙山村没有办公场所,村两委班子开会打游击,这家一天那家一天的,开会时没人愿意参加,村里的事没人愿意过问,都自己忙自己的。村民种的是祖辈流传下来的老三样:大豆、玉米、水稻,为了节省种地投入,每家每户基本上是自己家留的种子,每亩地收入在几百元,人均收入在几千元,有一少半村民住的是泥草房,村内街道是泥土道,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闲暇时村民坐在一起就议论:“龙山村是没有发展了,咱们的祖辈种地就受穷,到了咱们这辈还是穷,到哪天才能过上好日子啊!”

  李广丽上任后,从科技致富上下功夫,每年在农闲季节都邀请区农技推广和市里的农业技术专家到村里来传授科技种田知识。引进适合本地的高产农作物,把引进经济作物白瓜子、高产抗倒伏水稻、高产玉米为重点,采取党员带头、典型引路的办法,使村民看到实实在在的效益,提升村民种植热情。龙山村是麻山区的水田大村,积极引进水稻隔寒增温育苗新技术,大大提升了水田种植的经济效益。现龙山村有水稻钢架大棚110栋,水稻亩增产达到350斤,户均增收1000元以上,现水稻超早育苗经验在全区推广。在李广丽和村两委班子的共同努力下,现在龙山村已走上适合本村发展的特色种植白瓜子、高产水稻、食用菌栽培、桑蚕养殖、畜牧养殖等多元发展之路,并成立了水稻合作社、养猪合作社、食用菌合作社等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提高了抗风险的能力,增加了村民收入。

  她经常走访家里地少劳动力多的农户了解情况,在依托区就业培训部门抓好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的基础上,通过亲带亲、友扶友、邻帮邻的方式,先后转移100余名农村富余劳动力,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2014年末龙山村人均收入达到11000元。

  她经常说,一个家的氛围好不好能影响全家的生活质量,一个村子的氛围好不好就影响到全村的生活质量,她从打造舒适、宜居的生活环境为目标,从“路、水、房、洁、乐”五大工程入手,切实改善人居环境。抓住国家的各项惠农政策,以“经济建设为基础、开拓创新为主线”发展模式,龙山村现已成为麻山区的文明先进村。

责任编辑:陈江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刻删除。
频道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