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冠区流动人才党支部党员管理教育工作侧记
东北网鸡西7月15日讯 (郭金民 鸡西日报记者 李慧) “网络在给我们执政党建设带来挑战的同时,也创造了机遇。过去,我们党将‘支部建在连队上’,现在则要把‘支部建到网络上’,也就是要运用信息网络技术来加强党的建设,提高党建工作效率,这种探索是永不止境的。”鸡冠区流动人才党支部书记在谈及利用互联网管理和服务流动人才党支部党员时很有自信。
针对“市域中心区流动人口密集,特别是大学生、复转军人等有创业能力的人才党员大量在区域外流动,党员管理方式不统一、党组织生活不规范、就业创业平台较少、作用难发挥”等问题,鸡冠区委于2018年5月10日正式成立了全市首个流动人才党支部,探索利用“互联网+”新模式,以微信群平台为载体,建立流动党员网络党支部,将105名党员连在线上,推动党内组织生活正常化、规范化,实现党员线上线下学习、管理、服务“三同步”。
学习同步,共享网上资源
党支部创新落实“五个一”职责,即:每半月给流动党员发送一条温馨短信,及时掌握工作思想状况;每月组织一次网络集中学习,帮助掌握党内知识和政策;每季度组织开展一次“党日活动”,宣传家乡发展变化、创业就业政策及招商引资项目等信息,引导优秀人才回乡创业就业;每年组织召开一次网络组织生活会,在批评与自我批评中提升党性修养,逐步实现流动党员联系互动经常化、学习教育信息化、发挥作用正常化。先后转发“网络党课”等学习内容50余次,推送家乡优秀企业招聘信息、大学生种子资金、创业担保贷款等政策60余次,积极引导优秀人才回乡创业就业。通过建立流动党员微信交流群、设立电话服务专线等方式,建立方便快捷的互动方式,实现流动党员与党支部之间的沟通和交流,随时接受流动党员的咨询和求助。
管理同频,共建网上阵地
按照属地管理为主、行业管理为辅的原则,对全区未就业的大中专毕业生、复转军人党员进行定期摸排,建立党员基本信息、流出地、联系方式等基础台账。专人负责组织关系接转。活化组织生活,采取返乡集中培训、远程教育、网络汇报等形式,做好党员管理教育工作。按照《鸡冠区党员档案管理工作实施细则》规定,党员档案由区委组织部统一负责保管,流动人才党支部每半年上交档案补充材料。
该党支部还针对大部分党员在外地,如何既能正常召开党员大会又不给在外党员增加负担的问题,支部委员会成立鸡冠区流动人才党支部微信工作平台,将所有党员集合在一个工作群。2018年11月20日,鸡冠区流动人才党支部召开第一次网络党员大会,在鸡西的孙聆轩、在大连的王维聪和在大庆的李晓烨3名预备党员在线宣读了转正申请、一年来的思想及工作状态,80多名在线党员参加投票,完成了在线投票工作。像这样,鸡冠区流动人才党支部已通过微信平台召开了4次党员大会,完成11名预备党员转正程序。
服务同享,共育网上家园
流动人才党支部的党员大多数是应届毕业生,党支部通过线上线下多种方式了解掌握其现实生活、工作情况等,尽最大努力帮助他们。2019年元旦春节期间,党支部为2名党员申请了困难党员救助金,为5名党员提供了临时工作岗位。党支部有5名大学生因出国留学深造申请了停止党籍,但他们入党初衷没有变。支部了解情况后专门成立了留学生党员工作群,定期推送党员学习资料,家乡变化等资讯,5名大学生在群内交流海外学习生活,保持了与党的联系。通过便捷的网络,创新的工作方法,鸡冠区委将流动人才党员与党组织紧紧联系在一起,教育引导党员岗位上做贡献,组织上跟党走。
创新的网络便捷服务,让虽隔万里的党员在同一时间近在咫尺,使党员同志能够畅所欲言,对工作提出建议意见,形成同步,推进流动人才党支部党建工作走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