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环卫中心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系列报道之四
东北网鸡西7月24日讯(王雪 鸡西日报记者 吴全革)在经过数十年的煤炭开采之后,煤城鸡西随着煤炭资源逐渐枯竭,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煤矿职工住房也相对落后。棚户区、地面沉陷、污水直排地下、垃圾堆积如山……在人们的印象中,煤城的市容市貌多是一个“脏”字了得。
然而,随着煤城转型步伐的加快,对城市环境和百姓居住条件进行了大幅度的提质改善。如今再走煤城鸡西,映入眼帘的是矿区一幢幢整齐的楼房,街路上一条条造型各异的绿化带,美丽的街心花园……
走进市区,映入眼帘的是街区上造型各异的绿植,洁净的道路、干清的小区、清澈的穆棱河。如今,在鸡西市的大型公园广场、街头游园、小区街头绿地很难看到和闻到烟雾缭绕、臭气熏人的垃圾。人们可以自由的呼吸新鲜空气。
近年来,市环卫中心创新清扫工作机制,实施“12243”人机配合作业模式;创新清运工作机制,调整作业密闭收集班次,确保垃圾日产日清,车走地净无死角;创新清掏工作机制,今年共清掏运输粪便杂物4.2万余吨。
去年6月30日,市环卫中心启动了生活垃圾焚烧项目,目前已进入试运行阶段,日处理1200吨生活垃圾,400吨污水渗滤液,年处理43万吨生活垃圾,发电上网1.2亿度。实现了垃圾变废为宝。
进一步谋划餐厨垃圾生活污泥及粪便综合处理项目。市环卫中心对全市1000余家产生餐厨垃圾的商户、企事业单位进行餐厨垃圾密闭收集、和统一处理,同时加大管理力度,给商户下发了联合公告,并签订了餐厨垃圾排放的责任书,禁止了餐厨垃圾进入下水道和养猪场。在减少生活垃圾的基础上,又保证了市民舌尖上的安全。
市环卫中心积极推进生活垃圾分类项目,组织开展生活垃圾分类业务培训,在主要街路、小区等公共场所设置了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箱1568个,超前配置餐厨垃圾专用收集车2辆,中转站设置了垃圾分类装置。现在的生活垃圾,不仅在逐渐地减量、变成无害,还可以转换成可利用的资源。
水清街绿,楼固屋暖。煤城百姓生活舒适度逐年提高。近年来,市环卫中心在科学处理垃圾方面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提升市容市貌、完善城市功能。
今年,我市将垃圾中转站改造列入当年政府工作报告,当年在鸡冠新区设立了两座景观式垃圾地埋站。据了解,投入使用的地埋站是目前省内最先进的垃圾转运设施,占地面积小、压缩功能强、环保效果好,鸡西市垃圾收集转运已达到了国家标准要求。
为了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市环卫中心加强了环卫日常管理。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在实施“门前三包”挂牌制的同时,对重点监管路段、重点区域实施定点管理,突出治理环境卫生“五乱”不文明行为。今年以来,共处理各类问题13300余个,下发期限整改通知单720份。完善工地电子档案,采取“提前介入”和“管治结合”等有效措施,有效杜绝了车辆带泥污染街路的现象。下发期限整改通知单230份。在城市出入口和关键节点,严格查处运输车辆遗撒泄露、建筑商砼车带泥造脏和私排乱卸等违规行为,今年以来共纠正不文明车辆910台,有效减少了城市的尘土污染。
“吃完晚饭后,我经常在休闲广场、街道公园、小区花园溜圈,看着茂密绿色的草坪,栽植的各种花卉,走在清洁、曲径通幽的小路上,心情别提有多爽!”鸡冠区富强委腾飞小区的退休居民郭翔感慨道。散步时,听到最多的就是百姓们称赞鸡西生活环境雾霾越来越少了、垃圾越来越少了、空气越来越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