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军铁蹄下的鸡西煤矿
     1933年1月初,日本侵略者占领了鸡西地区。从1935年起,就大肆在鸡西地区掠夺式开采煤炭资源,先后建立了滴道炭矿、恒山炭矿、城子河炭矿、麻山炭矿,吞并了鸡西炭矿,还将原“中俄合办”的穆棱煤矿改为“日俄合办”;建立了世界第二、亚洲最大的滴道洗煤厂和发电厂、机械厂等。9年多的时间里从鸡西掠夺煤炭1600多万吨,鸡西的煤炭和森林资源遭到极大破坏。1945年8月上旬,苏联对日宣战后,日军又对矿山进行了疯狂破坏,使鸡西矿区变成一片废墟。在日军殖民统治期间,日寇丧心病狂地残害中国人民,把许多抗日反满人士输送到731部队进行活体实验;惨无人道地奴役中国劳工,劳工吃的是窝窝头子、穿的是麻袋片子、甚至是洋灰袋子、住的是大棚子、死了被扔进山沟子,在日寇铁蹄下惨遭蹂躏的鸡西矿区就是一座人间地狱。
 
 
日军梨树老达沟战死地
 
  
满洲炭矿株式会社管辖时期对鸡西矿区的“开发”
     1932年,伪满洲国成立,为完成“东亚共荣圈煤炭自给自足”的“重大使命”,于1934年5月7日由满洲国政府和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简称“满铁”)对半出资1600万元注册成立了满洲炭矿株式会社(简称“满炭”),经营东北原有煤矿,调查和开发新煤田。当年就开始在鸡西进行煤炭资源调查勘探,1935年6月在滴道街建立了“满炭大院”,7月30日举行开工典礼,开始建滴道坑,9月,正式成立“满洲炭矿株式会社密山炭矿”,管辖滴道坑和林口坑,1936年,将林口坑停产,全力开发滴道地区的煤炭。1937年底以后,“满炭”成为满洲重工业开发株式会社(简称“满业”)的子公司,注入更多资金,扩大开采规模,到1939年为止,“满炭”又相继建立了恒山、城子河、麻山三座煤矿,所辖各矿管理机构称“矿业所”,1940年后各矿级别由“课”升为“部”,还建立了发电厂、洗煤厂、机械厂等。
初步形成了伪满时期鸡西矿区的格局。到1940年以后,由于经营日趋恶化,人财物的争夺愈演愈烈,满洲炭矿株式会社走向解体,主要煤矿相继独立,密山、恒山、城子河矿也独立出来,改由“满洲国协和会”代管,直到1941年重组。
滴道炭矿
     1935年7月,“满炭”在滴道河北开掘一井,并在滴道街成立了“密山炭矿”,9月派日本人木番任矿长,管辖滴道坑,到1938年6月,开发了河北和暖泉地区井口10多个,设立了河北和暖泉两个采炭所。1939年“密山炭矿”办公地点搬到矿里,全矿工人达到11000多人。同年3、4月,“满炭”城子河、恒山炭矿正式成立,原“密山炭矿”改称“满洲炭矿株式会社滴道矿业所”,1940年3月,“满炭”所辖煤矿集团瓦解,“密炭”也独立出来,改由“协和会”管理,称为“满洲国协和会密山炭矿滴道矿业所”,简称“滴道矿业所”,管辖河北、暖泉、中央三个采炭所。1941年7月,“密炭”重组,在中暖设立本社,原“滴道矿业所”改为“滴道采炭所”。1942年9月,“密炭”本社迁到鸡宁街,滴道成为单独采炭区,改称“密山炭矿株式会社滴道矿业所”。1944年,中央采炭所和暖泉采所合并为新的“中央采炭所”,“滴道矿业所”管辖河北和中央两个采炭所。从1935年到1945年,滴道煤炭共建井口26个,其中24个井口产煤,共采煤炭600多万吨。
恒山炭矿
     1938年5月,“满炭”成立密山煤田调查班,8月起,以黄泥河子为中心东西宽53公里的范围内进行调查,发现了多处优质煤田,10月,“满炭”本社平阳调查班派多人调查,成立了密山炭矿事务所(事务所编在密山煤田调查班内),此为“恒山炭矿”建矿之始。同时,密山煤田调查二班也以黄泥河子为中心进行大规模勘探。1939年4月1日,长生采炭所成立,正式命名为“横山炭矿”,同年改为“恒山炭矿”,归“满炭”管辖,接着小恒山、山南采炭所也相继成立并正式开采煤炭。到1939年底之前,“恒山炭矿”设置了“六课三所”,1940年3月,“满炭”所辖煤矿集团瓦解后,称为“满洲国协和会密山炭矿黄泥河子矿业所”,简称“黄泥河子矿业所”。1941年7月后,恒山炭矿归重组后的“密炭”管辖,称“密山炭矿株式会社恒山矿业所”,在籍工人5700多名,1944年工人达8000多人。1942年恒山炭矿本部大楼建成使用。1945年1月收买鸡西炭矿,改称“鸡西采炭所”。是时,恒山炭矿”改为“两课四所”。从1939年4月到1945年8月,恒山炭矿共建井口12个,水平坑60多个,共开采煤炭476万吨(不含“鸡西采炭所”)。
城子河炭矿
     1938年3月,城子河一井出煤,5月,“满炭”煤田地质调查班到城子河调查,确定城子河是一片大煤田,9月,专设“城子河试锥班”全面勘探,9月27日在二太堡西头成立“晓城操输所”试掘坑口4个,12月1日举行开矿奠基仪式,正式对6个井口进行开采,城子河建矿。1939年3月15日,调查班升格,改称“满洲炭矿株式会社城子河炭矿”,本部设在密山县鸡西街,由“满炭”和“日铁”合股经营。下设9个“系”,1940年5月,成立“晓城”、“兴城”两个采炭所。1941年,划归重组后的“密炭”管辖,称“密山炭矿株式会社城子河矿业所”,下设5个“课”,2个采炭所,本部迁到城子河二太堡。1943年5月矿本部,又迁到城子河村(该本部俗称“黑楼”),下设7课、23系,工人10000余人。自1938年—1945年8月9日,共建井10个,其中出煤井口9个,产煤约306万吨。
  
麻山炭矿
     1938年,东麻山农民在西南屯山脚下挖狍子窖时发现煤炭,“满炭”得知消息后派樱井组调查,探井10余米后离去,1939年7月,“满炭”派白木为首的调查班重新调查,9月份开凿一井一斜并见煤,10月,将调查班改为调查所,1941年2月,改调查所为“麻山采炭所”,由于此时“满炭”改组,生产暂时收缩。“密炭”重组后,隶属“密炭”,1942年办公地点由东麻山迁到岭南,并建劳务系和配给所。1943年1月,“麻山采炭所”正式命名为“密山炭矿株式会社麻山矿业所”。共有井口5个,工人1400多人,到1945年8月共产煤约33万吨。
鸡西炭矿
     1933年2月,“裕边煤矿”因矿主徐鹏志欠外债,加上煤炭滞销和运输困难而停产,1934年11月,日本商人宗像金吾投资300万元,徐鹏志资产作价150万元,双方组成“裕边煤矿公司”,由徐鹏志任董事,宗像金吾任副董事,实权掌握在宗像金吾手中。1935年至1936年,煤矿发展迅速,建立了一条直达现鸡冠区劳动路附近的13华里的空中索道(俗称“飞斗”),解决了煤炭运输问题。在原密西煤矿时期开采的一井、徐鹏志独资经营时期开采的二井的基础上,又新开井口3个,员工由1935年的500人猛增到1936年的1300多人,到1940年,增加到2200人。1938年,“满炭”欲收买“裕边煤矿”未果,12月,徐鹏志被迫退出股金,宗像金吾独自经营,改称“鸡西炭矿”。“鸡西炭矿”的生产效率和工人工资收入都高于当时鸡西矿区的“密炭”所属各矿。1944年宗像金吾病死,其女婿继承了炭矿产权,1945年1月将炭矿卖给“密炭”,成为恒山炭矿中一个采炭所。鸡西炭矿共有井口5个,1935年—1945年8月8日,共生产煤炭约260万吨。
穆棱炭矿株式会社
     “九一八”事变后,穆棱煤矿的生产受到很大的影响,1931年原煤生产量33.8万吨,1932年急剧下降为13.6万吨。1933年1月3日,日军30多人乘平板火车占领穆棱煤矿。1935年6月,总公司和矿路事务所的中国职员全部被裁减,换成俄籍人员顶替。7月改名为穆棱炭矿株式会社,谢吉斯任董事长,日本人为顾问,白俄人当矿长,其销售由日满商会株式会社垄断。1936年1月,又把“打满账房”改为“满泰账房”,除技术工人之外的劳动全部由其承包,1938年穆棱铁路也被满洲铁道株式会社吞并,1939年7月,关东军设立驻矿特务机关,成为矿区的实际统治者。期间该矿原煤年产量一直在30万吨左右徘徊,发展缓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