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山区深入贯彻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以项目建设为引擎,加快实施“城区强基优质”战略,通过跨铁立交桥和文化体育中心等大项目建设,着力补齐基础设施短板,持续改善民生福祉,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5月11日,记者来到恒山区跨铁立交桥施工现场,看到一派繁忙景象。4月7日全省大项目统一复工复产以来,这座立交桥一标段建设已完成地下13根钻孔桩安装,地上部分七号桩的钢筋桩也开始起吊。
负责跨铁立交桥建设任务的中铁二十三局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项目部副经理宫海涛告诉记者,立交桥施工横跨沈煤专用线、龙煤专用线和国铁恒山线三道铁道线。施工过程中,必须确保铁路正常运营,还得保证现场施工正常有序开展,难度很大。建设者们采用两种措施:一是对现场铁道两侧进行钢板桩防护,防止塌方;二是在恒山站设驻站防护员,现场做防护,加强远端沟通,达到信号通畅,确保施工运输两不影响。
记者从恒山区住建局项目部了解到,恒山区跨铁立交桥总投资1.45亿元,是我市今年百大项目之一,也是政府债券项目。建设跨铁立交桥是恒山区百姓多年的期盼,也是建设现代交通网络、促进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因为这个道口是三个矿区通往市区的枢纽,车流密集,更主要的是这里有三道铁道线横亘,一有火车通过,交通受阻严重。工程分两个标段施工,今年4月开工的一标段中心桥建设已完成工程的百分之四十,5月末将开始二标段辅路和引路的建设。承担项目建设任务的中铁二十三局集团第二有限公司的建设者们为了保证10月末一标段计划任务的完成,每天两班作业,开足马力,力争防疫施工两不误。
区住建局项目办总工夏士铭介绍说:“恒山区今年的民生项目共有7个,已经竣工1个,复工2个,陆续开工的4个,这些项目有跨年度的,也有当年竣工的。其中一个就是我们现在所处的位置叫跨铁路立交桥,它的建成,可以解决二道河、张新矿和小恒山矿的运输车辆与铁路交通这种矛盾,在合理疏导交通的同时,增加地方经济收入。”
在恒山区高峰组团的巨大空地上,两栋建设主体正在紧张施工,五层高的图书和文化大楼已经封顶,开始内部装修;三层高的体育中心正在进行顶层混凝土罐装,占地4万平方米的恒山文化体育中心项目正在有序推进。
承担建设任务的牡安集团恒山文体中心项目部副经理刘国晨告诉记者,这个项目由三大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图书馆和文化馆,它是五层框架,局部有个地下室,一共是13100平方米,对面的体育馆是单层框架,球形网架结构,一共三层,它的建筑面积是5000平方米,这两个楼间有一个直径100米的大广场。整个项目占地面积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是18100平方米。项目从去年6月开工后,公司克服疫情等困难,加紧施工,主体的文化馆已完工。今年4月7日开工后,因为疫情,外地施工人员进不来,就靠当地的这些人,对工期影响很大,但他们想尽办法,采取很多措施,争取按照合同签订的工期按时完成。”
今年是恒山区民生建设力度最大的一年,七个个民生项目累计投资6.3295亿元,立交桥和文体中心建设的同时,这个区还投资8080多万元,对红旗湖矿山地质公园进行综合治理,修建亲水公园和儿童乐园,同时对横穿主城区的6.2公里恒安路进行扩宽改造,加增人行道和绿化带;对区域内主要河流黄泥河子进行清淤和护坡美化,为百姓打造舒适整洁美丽和谐的人居环境。
恒山区发展局副局长胡东琦告诉记者,今年,全区共推进重点项目76个,总投资114.92亿元,其中民生项目36个,占项目总投资比重47.4%,这些民生项目不仅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也进一步改善人居环境。
记者 那月 夏喜彬 毛子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