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员!这旮瘩来两碗”。一声极具鸡西地方口音特色的吆喝,虽然响亮但却被迅速淹没在嘈杂声中。冷面馆里人头攒动、欢声笑语,有的大口喝着鲜啤酒,有的在高谈阔论,更多的则是细品冷面和冷面菜的无穷韵味,这里就是鸡西极具人间烟火气的地方。
鸡西大冷面,已经成为这座城市的味道标签。
鸡西冷面是黑龙江省鸡西市的著名特色小吃,虽然源于东北朝鲜族的特色食品,但经过能工巧匠的改良,更适合本地口味,早已成为鸡西范围内家喻户晓、老幼皆宜的地方名吃。据传说,吃了纤细绵长的冷面,就会预兆多福多寿、长命百岁,故冷面又名“长寿面”。
透过橱窗,水汽蒸腾宛若仙境。冷面师用荞麦面或小麦面压成数米长的面条,煮熟后经冷水冲淋,爽滑而劲道,配上或酸甜或咸香的冰镇冷面汤,冰块若隐若现。撒上一把嫩绿的香菜、一把透明的瓜丝、一勺子香喷喷的炒芝麻,最后一大勺子秘制辣椒油,混合的清香之气扑面而来,令人食指大动。
更加令人叫绝的是辣菜,有人说,延吉也有冷面,那么“辣菜”就一定是鸡西的专利。厚度适中的干豆腐、清脆爽嫩的
大头菜、酸甜可口的山桔梗、营养丰富的蕨菜、晶晶亮亮的凉皮……当然也有牛肉、蚬子、猪头肉等,只要红彤彤的秘制辣椒油和特制的米醋一拌,唇齿留香、回味悠长的感觉令人没齿难忘。
夏天,正午烈日炎炎之下或傍晚月上枝头之时,鸡西大街小巷很容易见到这样的景象:冷面店外支上阳伞,下面放几张小桌,三五好友聚在一起,点上几碟子辣菜、油炸花生米,每人一碗带冰碴的冷面,再配上一大杯冰镇扎啤,身上每一个毛孔都充斥着新鲜、舒适、满足。
冬日,室外数九寒天、风雪交加,鸡西的冷面店内却摩肩接踵、人声如潮。依然是人生挚友、依然是红彤彤的用菜盆拌在一起的冷面菜,依然是冷面或冷面热做,外加热腾腾的大酱汤和地产小烧酒,吃得人大汗淋漓、浑身舒畅。
微信里面的一句“晚上有事没?整碗大冷面!”对鸡西人来说是最无法抗拒的美味诱惑。即使在春节期间,也一样能品味到冷面的鲜香,上百家冷面馆都会在大年初二开业,人气火爆更胜平时,顾客不再满足店内品尝,而是把辣菜真空包装,带回家中或捎给外地朋友。这就是属于鸡西人的享受,这就是鸡西人幸福的生活。小时候我家住在矿区,去市里十分不
便,要步行半个小时再换乘客车半个小时才能到达。虽然很难有机会去一次,但总是心心念念对冷面的向往,不仅价格公道、分量十足,而且是十足的美味。市中心的一家冷面馆最令我记忆深刻,红彤彤的牌匾,下面挂满了“冷面王子”“辣菜皇后”的牌子。每次看到冷面馆里人声鼎沸、呼朋唤友、推杯换盏的热闹景象,我就仿佛看到了矿区劳动人民吃完一大碗面,喝下一杯高度小烧酒,放下筷子拿起镐头下井采煤的劳动景象,这就是鸡西人民撸起袖子、战天斗地、勤劳致富的真实写照。
那一回,奶奶生病住院,被诊断为“急性白血病”,由于病情很重,要定期血液透析,奶奶临过世的那天,她说肺里面热得难受想吃冷面,她吃得很慢、品得很细,脸上露出陶醉的表情,没想到这是老人家最后一次吃冷面,也是最后一次品尝家的味道。
后来,我去外地读大学,然后到伊春工作,大家听说我是鸡西人,第一反应就是:“我知道鸡西大冷面很出名、很好吃!”当然,我不会让他们只对我家乡味道的印象停留在“听说”二字上,每次放假回家,不仅自己要吃过瘾,还要在走之前买上满满一行李箱辣菜和冷面,把我家乡的味道带给他们。
一个地方的风土人情、历史文化、人文景观,其实深深地体现在地域饮食上。在鸡西大街小巷,随处可见“鸡西大冷面”,这里每天都接待着不同职业、不同年纪、不同性格的鸡西人,他们在一间间冷面馆里或自斟自饮,或设宴请客,或谈心抒怀。那一碗碗清爽可口的鸡西冷面聆听着这座
小城百姓的一段段故事,一盘盘红彤彤的辣菜拌着八方食客的酸甜滋味。至今,小时候常去的那家冷面馆也已经走过了几十个春夏秋冬,在高楼林立中,那一块块写着冷面王子、辣菜皇后的牌子逐渐字迹斑驳,见证着这座美丽城市的岁月变迁……
一座城市的文化底蕴、地域特色、风土人情,可以说就是这座城市百姓记忆深处最难忘的味道,地方美食也必不可少。对于外乡人,一提起鸡西,就知道煤矿、石墨、兴凯湖,让他们憧憬和向往的可能还有闻名已久的鸡西大冷面。孰不知,鸡西大冷面更成为漂泊在外的游子难以忘怀的家乡味道,很多人离家万里几年甚至几十年都没再回来,但只要提起“鸡西大冷面”,他们一定会看向家的方向说一句: “想家了!好想吃家里的冷面,尝尝家的味道……”
如今,小时候住的矿区早已完成了棚改,低矮老旧的平房已经不在,替代它们的是一栋栋整洁的高楼。如今的鸡西人,生活富裕、精神饱满,饭桌上不乏美味珍馐,但是鸡西冷面依然是念念不忘的家乡美食,小区里也多了许多接地气的“大军冷面”“小胖冷面”等,尽管名字不同、味道也各有特点。每当夜晚时分华灯初上,鸡西人结束了一天的辛苦劳累,三五成群在冷面馆里一边吃面小酌,一边诉说着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
“晚上没事,整碗大冷面!”成了每一位追梦的鸡西人简简单单的幸福。
作者简介:孙鹤,鸡西市纪委监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