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格田化改造后的万亩稻田等待丰收时刻。记者 夏鹏程摄
金色九月,又到收获季节。在虎林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万亩稻田内,园区负责人鲁海州与农业专家漫步田间,仔细查看水稻长势。风吹稻浪,看到沉甸甸的稻穗颗粒饱满,他心里乐开了花,今年又是丰收年。
虎林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位于虎头镇半站村,核心区面积2000亩,辐射区面积达到10000亩,鲁海州兴奋地说:“园区通过格田化改造节本增收,以前这片稻田有110多个小稻田,通过格田化改造变成17条大格田,提高了大型农机具的作业效能,化肥用量也节约了很多,通过格田化改造,小池改大池,增加了有效种植面积10亩以上,预计每亩能增收80元左右。我们想大力推广格田化改造,让粮食产量有所提升,让全国人民都能吃上放心的黑龙江好大米。”2020年秋,虎林市按照鸡西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大力实施水田格田化改造,用“大格田”取代“小池子”,加快形成田成方、埂取直、渠相连的高标准水田,目前已累计完成格田化改造14.5万亩,带动市域单池面积5亩以上的水田达到40.5万亩。
悠悠万事,吃饭为大。市委市政府始终把粮食安全抓在手上,把农民利益置在心上,念兹在兹,孜孜探索。2020年秋在全省率先实施“水田池改”工程(水田小池改大池现称格田化改造),通过强化组织保障、政策带动、广泛发动等举措,全力推进水田格田化改造取得成效。全市农业规模化、生态化、机械化、集约化发展的条田块方初步形成;水稻种植宜机化、宜水化、宜管化、宜业化改造进程明显加快;利用好保护好黑土地这一“耕地中的大熊猫”的理念意识显著增强,实现了面积、产量和收入“三个增长”。针对水田单池大者50亩、小者不足一分地等不规则地块分布的不利影响,我市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水田格田化改造提升行动,按照“田成方、路成网、渠相通、林成行、道顺畅”的规划设计要求,统筹规划、因地施策、专班推进、协同联动,竭力推动水田格田化改造的组织实施。在格田化改造过程中,我市坚持综合治理、系统整理、先易后难、先局部后域区延伸拓展,由点及面,逐步形成灌区流域条田化、方块化。采取测绘、界定、施工、评估同步进行,工程机械、农业机械、翻地作业、清淤平整等作业齐头并进,实行旱整水平相结合,宜旱则旱,宜水则水,宜改尽改。各承改县(市)区按照部署要求,因地制宜、因域施策、因势利导,认真制定拟改计划,完善扩改措施,界定改后帮扶,严格达改要约,专家技术人员走访和深入到乡镇、村屯,与农户进行交流,广泛征求农户意见,同农户算池改经济账,让广大农户深深意识到,农民是土地的主人,管好用好黑土地责无旁贷。榜样的带动产生集体效应,如今,城子河区阿之麦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共有420亩水田参与池改,由原来的160个小池子改成90个大池子,池田面积增加了1公顷多;虎林市金健农民种植专业合作社800多亩水田通过格田化改造后,面积得到有效增加,水稻产量增加近1万斤;恒山区莲花合作社池改1200亩,收入增加15万元,农户收入大幅提升。
午后的阳光照耀大地,此刻,密山市太平乡3000亩鸭稻示范田沐浴在“金色中”,沃野飘香。太平乡参与池改2819亩,通过格田化改造,土地种植面积增加112余亩,鸭稻增加效益61万余元,种植业户通过池改实现收入增长7197元。为了推进水稻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提升田间管理水平,增强机械装备作业效率,密山市积极贯彻落实《鸡西市小池改大池工作方案》部署要求,大力开展水稻田条块化改造,改善农业生产基础条件,走出一条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环境更优的农业发展之路,实现粮食安全和资源环境永续利用。
我市通过科学精准施策,通开多节点带来多收益,发展蟹稻、鸭稻、有机稻种植有了良好置地,让寒地蟹稻、鸭稻和有机稻成为市场追踪点,合作社农户收益显著增加。格田化改造后的水田生产让田间的作业精准性、精确性得到有效加强,植保无人机,高速插秧机、智能无人整地、施肥、收获等设备有了施展空间,对农业生产节水、节地、节肥、节药等方面起到显著助推作用。改建后的水稻田大池绿意尽染,沿公路两侧、高铁线边、旅游景区的稻田画成为独具特色的靓丽风景线。
站在田间的市农业综合技术中心研究员李玉敏高兴地说:“三年的格田化改造实践,有效释放耕地3%以上,粮食产量提高10%,对农业节水、节肥、节药具有显著的助推作用,节水15%-18%,节药节肥10%-20%,农机作业成本投入减少了12%。目前全市已投入1.61亿元,完成改造面积100万亩,释放有效耕地面积3.1万亩,带动农民增收节资2.8亿元。”
记者 盛秋实 刘大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