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垄上行”
眼下正是丰收时节,走在麻山区广袤的沃野上,一幅幅热火朝天的秋季农业生产图画跃入眼帘:金灿灿的玉米棒子躲藏在一片片黄色的纱帐里,喜笑颜开的农民们正在田间收获,一辆辆满载金黄玉米的运输车辆穿梭在田间地垄,鲜食玉米加工厂的工人们正在岗位上紧张地忙碌着。
在麻山镇共荣村,记者跟随着拉玉米的四轮车,沿着弯曲的山路来到一片一眼望不到边际的玉米地旁,只见这些玉米植株高大粗壮,玉米穗饱满且金黄,玉米地里“突突”行走的拖拉机声和农民朋友们的嘻笑声交织在一起。看见记者的到来,村民李丽娜一边忙着掰棒子,一边欣喜地展示着丰收的成果。她兴奋地告诉记者:“我家今年种了五百多亩鲜食玉米,今年年头好,雨水大,看看这苞米棒子结得也大,眼瞅着就是丰收。”
据了解,共荣村过去村内经济结构单一,主要以常规种植为主,为解决村集体经济发展的不良循环现象,村两委班子积极谋划,依托交通便利优势,建设冷链仓储项目,利用黑土地优势及玉米种植经验,全面打造鲜食玉米产业链、冷链仓储产业链,今年春天,共荣村与农户一举就签订了2000亩左右鲜食玉米订单种植。
麻山镇项目办负责人常建博说:今年,麻山镇通过积极向上争取少数民族扶持资金和乡村振兴链接资金,建设完成新光村、共荣村两个鲜食玉米加工项目,总计投资1600万元,两个项目预计可为村集体每年增收90余万元。全镇现种植鲜食玉米涉及8个行政村,总面积达1万余亩,可带动300余农户就业增收,与普通玉米相比较每亩地多收入400元左右。每户年纯利润约可达4万余元。
丰收
麻山镇新光村是麻山区唯一一个朝鲜族特色民族村,也是我市较早成立鲜食玉米加工厂的村集体,因其占地面积生产规模大以及先进的生产设备和生产能力而远近闻名。
在新光村鲜食玉米加工生产基地,记者看到,伴随着机器的轰鸣声以及工人忙碌的身影,玉米在这里经由剥皮、消毒等一系列操作,被分为特等、一等、二等、三等,经过精细的筛选后,再进行蒸煮、冷冻、消毒、包装等环节步骤,就这样,一穗穗“土棒棒”就变成了农民手中的“金棒棒”。
在新光村鲜食玉米加工车间,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金东宪如数家珍地向记者介绍起来。他说:今年新光村种植了一千余亩鲜食玉米,目前已完成了百分之八十以上的收割工作,预计在九月底之前全部收割完成。鲜食玉米加工项目自开工以来,带动了附近村屯近百余人就业,每个村民每月平均增收四千到七千元不等,同时也为村集体每年增收二十余万元。加工好的鲜食玉米,发往广东、上海、山东等地销售,深受消费者喜爱。最后,金东宪向记者算了一笔帐,“没经过加工的鲜食玉米一棒也就值几毛钱到一块钱,现在经过加工包装后,咱们的鲜食玉米在市场就能卖到三块多钱,今年咱们麻山区种植了五千多亩,又赶上丰收年,肯定挣着了。”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近年来,麻山区始终将“三农”工作摆在突出位置,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强化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扎实推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等重点工作,农业农村领域取得可喜的成绩。
麻山区农业农村局局长宫琦表示,今年,麻山区发挥资源优势和潜力,以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为抓手,合理开发利用农业资源,大力发展精深加工,现已建成了两个鲜食玉米加工厂和一个杂粮加工厂,为麻山区农业发展增添强劲动能。下一步,全区将因地制宜,因村施策,继续在种植业“调优调绿”上做文章,通过做大做强精深加工产业链,切实走出一条“产+销”一体化带动村民增收的新路子,助推麻山乡村全面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