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西市,梨树区。这里曾经有一所抗美援朝时期战场后方医院,很多在朝鲜战场受伤的志愿兵被运送到这里救治。牺牲在医院的战士,被掩埋在这里的一个山坡上。现在叫东山烈士陵园,有157座烈士陵墓。烈士陵园里常年有一位义务守墓人,他叫孙立。这是他从已故父亲手里接过的光荣任务。他的女儿也经常过来帮忙,陪着他一起守护着这些为国捐躯的英烈们。三代守墓人的故事,一直在鸡西广为流传……
孙立在擦拭烈士纪念墓碑
5月16日,时隔不到半年,记者再次走进孙立的家,迎面桌子上鱼缸里热闹的小鱼们色彩鲜艳依旧,卫生间过道满墙手写的长津湖、松骨峰、上甘岭战役内容依旧……而沙发上整齐摆放的各种荣誉证书、绶带“中国好人榜”、“龙江好人榜”,又增添了不少新“成员”:黑龙江省道德模范、第五届鸡西市道德模范、2023年度“感动鸡西”人物。
“感恩‘最可爱的人’,已经74年了,从父母投身后方医院救治志愿军伤病员,到与志愿军伤病员结下深厚友谊,再到父子、父女接续义务为志愿军烈士守墓,保家卫国、为今天幸福生活献身的烈士们,激励我一家三代人薪火相传、矢志不渝!”在鸡西市梨树区东山革命烈士陵园,今年58岁的孙立向记者叙述着,坚毅的眼神中不时闪烁晶莹的泪珠……
“孩呀,我爬不上去了,往后就看你了……”
被梨树人亲切地称作“东山”的这座小山岗,海拔不过300米上下,却因为70年前掩埋了157位抗美援朝烈士,成为备受后人敬仰的革命烈士陵园。
那个时候孙立还没出生,他后来听父亲孙延明讲:“大家和志愿军伤病员相处得像一家人。咱们家在院子里支起大锅烀苞米,因为人多,有的战士一连吃了两穗就不好意思再吃了;还有个叫‘小四川’的战士才15岁,他是隐瞒了岁数替叔叔上的前线。”
父亲印象中最深的是一位叫李安民的战士。李安民是父亲从火车上背到后方医院的,他们年龄相仿。当时,李安民的一只脚因冻伤而肿胀发黑,还流着脓水,到医院后做了两次手术,不得已截肢了。后来李安民身体状况稍好,便经常拄拐来孙延明家串门,给孩子们讲前线故事,时间长了,孩子们都管李安民叫“李叔”。但后来因病情恶化,这位爱讲前线故事的“李叔”去世了。
从那之后,父亲便经常来“李叔”的墓前看看。“他是我的兄弟……”当时烈士墓是土坟,父亲就给“李叔”的墓打打草;“他们都是我的兄弟呀……”看到其他烈士墓前的草也长得老高,父亲心里不得劲,就把所有烈士墓前的草都清理了。后来,父亲就义务看护烈士墓,直到年迈。
孙立记得,在他还没上小学的时候,就经常跟着父亲上山,他亲眼看着父亲为了维修烈士墓,从山下挑土,用麻袋背土上山。闲暇下来,父亲就给他讲烈士的故事,渐渐地,他在课本上学到的英雄黄继光、邱少云的故事,也都更生动了。
“孩呀,我爬不上去了,往后守护烈士墓,就看你了……”时光荏苒,到了2000年的夏天,已经80岁高龄的父亲,郑重地向孙立“交班”了。之后的七八年里,这位整天拄着棍子、拎着马扎子的孙老爷子,每天最开心的,就是看着儿子去守护烈士墓,直到弥留之际。
“放心爸爸,不用立字据,咱俩拉勾……”
孙佳媛是孙立唯一的女儿。
也是在孙佳媛还没上小学时,孙立就带她一起守护烈士墓。那时她年龄还小,还不能明白爸爸的深意。慢慢地,从懵懂的小姑娘到大学毕业生,孙佳媛一路听着爸爸讲抗美援朝烈士的英雄故事、在陪伴爸爸义务守护烈士陵园的坚守中成长起来。如今她已是一名辅警,又被抽调到市纪委监委廉政教育基地做讲解员,工作很忙,但一有时间她就去陪爸爸义务守护烈士墓。
最近几年,孙立时常和女儿唠叨:以后我老了,爬不上山了,烈士墓可怎么办?每当这时,孙佳媛都坚定地表示:“放心,爸爸,有我呢!”孙立还不放心:“口说无凭,你得立字据。”孙佳媛伸出右手:“不用立字据,咱俩拉勾。”父女俩右手的小手指紧紧勾在一起,一股暖流在父女俩胸中奔涌……
“小时候觉得爸爸和爷爷都是普通人,长大后觉得他们做的事情很光荣。爸爸也快60岁了,我一定会接过接力棒,继续守护英烈们。”孙佳媛说。
“这枚纪念章,送给你吧……”
每一天的晨曦里,松涛掩映下,孙立忙活起来,擦拭墓碑、清扫甬道,整理祭扫者敬献的花,风霜雨雪,四季不停,“每名烈士都是‘最熟悉的陌生人’,每块墓碑擦得干干净净的,心里才舒服。”
整天一身迷彩服的孙立,腰间扎着武装带、随身带着纪念章。“这枚纪念章,朝鲜兄弟送我的,给你吧……”烈士李安民最后一次到孙延明家,双手捧着这枚纪念章,“这是我在朝鲜战场,救的一名朝鲜兄弟送我的,我一直珍藏着。”
守墓这些年,孙立积极帮助烈士寻亲,还有烈士亲属想给他钱表示感谢,“那钱我能要吗?”孙立眼中噙着泪水。
令孙立无比感动的是,在有关部门、社会力量共同努力下,已为47位烈士找到了亲人。
孙立告诉记者,去年,他被增补为梨树区政协委员,将在保护革命烈士陵园、传承红色历史文化等方面,更加努力发挥好广泛联系、参政议政的积极作用;今年,他郑重地向所在社区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只要我身体还行,还能爬上山,什么困难也阻挡不了我守墓的步伐!”
记者手记:
孙立是一种精神。
孙立一家三代人70余年义务守护志愿军烈士陵园的故事,令人感动。
义务就意味着执着,义务就意味着坚守,义务就意味着奉献,我们中华民族红色基因的丰碑上,镌刻的就是闪光的执着、默默的坚守和无私的奉献。我们看到,从孙立父亲义务守墓的执着,到孙立和父亲“交接班”后的坚守,再到如今孙立和女儿“拉勾”的约定,他们的奉献精神是这个时代的宝贵财富。
为了这份执着,孙立牺牲了很多。有的人甚至无法理解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孙立告诉记者,很简单,他是为了完成父亲的遗愿,为了对军人的崇敬,为了他内心深处对国家深深的爱。
孙立的事迹,也一定会为这片黑土地种下一颗种子,它叫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