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5月,中国共产党在东北解放区建立的第一所培养煤矿干部的学校——东北工人学校在鸡西恒山煤矿正式建立。
这所学校是遵照当时担任东北工业委员会副主任的陈郁同志的指示建立的。学校的建立,不仅对提高煤矿工人的政治思想觉悟,胜利完成矿山民主改革、恢复生产、支援解放战争等重大任务起到了积极作用,而且为新中国的煤炭事业发展培养了一批骨干,当时的东北工人学校成为新中国煤炭干部的摇篮。
1947年5月9日,东北工人学校在鸡西恒山煤矿正式开学。学校的学员都是由鸡西矿区各厂矿的领导亲自挑选送来的。这些学员都是工人中的优秀分子,主要来自鸡西矿区的各厂矿、鸡西发电厂、鸡西铁路,外地来的学员有鹤岗煤矿工人和吉林蛟河、辽源等地煤矿工人。
1947年6月,滴道矿学员张正喜,被推选为中国解放区青年代表团代表,出席了在波兰华沙召开的世界青年代表大会,并在华沙、克拉克夫等地参观访问。张正喜回国后,在东北工人学校作了出国访问的报告,大家为煤矿工人登上国际舞台而欢欣鼓舞。
东北工人学校从1947年5月在鸡西恒山煤矿开办,到1948年9月离开鸡西迁往哈尔滨,有1年半的时间,共办了14期,为矿区各厂矿和外地培养工人学员1668人。1948年10月,学校迁到哈尔滨改为东北工业部干部学校,1949年1月,学校又迁到沈阳市铁西区,1949年年底,学校又迁到北京,改为中央燃料工业部干部学校,再后改为国家煤炭部干部学校。
东北工人学校办到第五期时,遵照陈郁同志的指示,东北工人学校决定,开始进行组建文工团的筹备工作。当时从各厂矿调来一些爱好文艺、会吹拉弹唱的青年工人,又从第六期学员中留下了一些有才艺的青年工人,两下合起来有20多人。经过多方面的积极准备,购买了乐器和一些服装道具,于1947年10月正式成立了东北工人学校文工团。文工团的团员都佩带“东北工人学校文工团”的证章,成为当时鸡西仅有的专业文工团。
文工团成立以后,积极配合当时的矿山民主改革、恢复生产、支援前线等中心任务,演出以内容通俗易懂、形式灵活多样的秧歌剧、小话剧、说说唱唱等短小精悍的节目为主。经常深入到各厂矿的生产一线为工人们演出,受到广大工人和家属们的热情欢迎。学校文工团于1948年10月随东北工人学校迁往哈尔滨,以后又到沈阳,成为东北煤矿文工团。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后到了北京,发展成为现在的中国煤矿文工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