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期间,市委党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党校姓党”根本原则,聚焦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坚持高标准办学,打好创品牌、强主业、出成果、站前列“组合拳”,切实发挥干部培训、思想引领、理论建设、决策咨询作用,做到常规工作扎实有序、重点工作有力推进、办学质量稳步提升、队伍面貌朝气蓬勃,为鸡西振兴发展作出党校贡献。
实施“铸魂工程”,强化政治引领。教学布局日益完善。牢牢把握基本培训课程要求,聚焦党的理论教育、党性教育和履职能力培训,深耕课程储备,现有专题课283门,其中微课111门,持续完善“总论+分论+特色论+微论”课程布局,形成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党的建设等各领域专题的课程体系,完全满足基本培训课程需要。
教学方式创新多样。2024年9月以来,首次将案例式、访谈式、沉浸式、现场教学等新教学模式引入课堂。案例式教学接地气。编撰本土案例5个,其中《密山市湖沿村生态文明建设》已纳入省委党校案例库,《守住一山绿 邂逅鱼亮沟——鸡西市特色旅游品牌鱼亮沟的实践探索》入选新华出版社《解放思想 更新观念 开拓视野—新时代龙江高质量发展可持续振兴解放思想案例选编》,为全市首个入选案例,实现“鸡西经验”向“龙江样本”转化。访谈式教学树标杆。开发《70余载倾情守护 只为英烈安然长眠——鸡西市一家三代接力守护抗美援朝烈士墓的故事》,该课程已纳入省社会主义学院课程库,孙立事迹被省委党校巡讲团在全省巡回宣讲。现已开展教学50余场次,受众7000余人次。现场教学强体验。深挖北大荒精神、东北抗联精神等红色资源,系统设计5条研学路线,构建“走、看、听、悟”立体化教学模式,精心打造具有鸡西地域特色的红色教育现场教学课程20门,现已成为省社会主义学院现场教学培训基地,为赋能我市文旅产业发展注入新活力。沉浸式教学创特色。以诗朗诵为载体,开发沉浸式微党课《“数”说鸡西振兴发展新突破》。课程用数字记录时代,用声音讲述发展,通过朗诵的形式,展现鸡西在新时代的奋进征程,感受这座城市在振兴道路上的强劲脉动。将《红灯记》《黑土红雪》等地方红色文艺作品转化为教学资源,实现政治性与艺术性有机统一,让学员在“身临其境”中感悟思想伟力。开发“穿越式”情景微党课《穿越时空的对话——盛世如愿》,通过情景演绎我市革命烈士陈振江和机关干部跨越时空的对话,带领学员重温抗战岁月和感受鸡西近年来的振兴发展,从而使鸡西的红色精神在新时代焕发新的生机。
干部培训成效显著。把握基本培训鲜明主题,坚持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主题主线,结合不同班次特点,开设习近平经济思想、习近平法治思想、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等专题课程,将理论学习贯穿教育培训全过程。聚焦打造“五谷”目标,精准定位课程开发方向,通过理论讲解、案例剖析等方式,让干部深入了解产业发展前沿动态,掌握推动“五谷”建设的具体方法和策略。目前,“五谷”课程已纳入主体班教学,有力提升了干部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围绕党员、干部、人才、公务员、企事业单位及专业干部群体开展分层分类培训,承办“新提职县处级干部培训班”“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题培训班”“科级干部任职培训班”等各级各类班次188期,培训学员32075人次,实现全员培训、全层级覆盖。
布局“三位一体”,探索科研转化。理论阐释深刻有力。建立“党校+高校+相关部门”协同创新机制,聚焦“党的二十大精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文化思想”等专题,撰写《深刻理解“两个结合”的逻辑意蕴》《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 用心用力用情讲好鸡西故事》《牢牢把握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原则》等理论文章300余篇。
科研成果创新突破。打造实施了“研究—转化—应用”全链条管理,组织教师申报省、市级课题145项。2024年在省社会主义学院课题评审中,立项和结项数量在13个市地中排第一名。2025年相关经验做法在全省社会主义学院院长会议、全市统一战线领导小组工作会议上作典型发言。组织教师申报2025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项,与东北财经大学联合开发智慧应急国家社科基金课题1项。
决策咨询务实有效。创新“政产学研用”研究模式,积极与市委统战部、市委宣传部、市农业农村局、市应急局、市文旅局等30家单位联系,建立联合调研机制,围绕文化旅游、创意经济、营商环境、畜牧养殖等重点工作,成立专项调研组,形成具有较高应用价值的咨政报告60篇,其中33篇分别得到省、市级领导批示,相关决策建议得到市委、市政府等48家单位部门采用,以高质量报告为全市高质量发展作出党校贡献。
搭建“四维赋能”,打造专业师资。通过对上“跟班学”,年轻教师理论水平得到强化。2024年9月以来,累计选派30名教师赴北京大学、深圳大学、延安大学等高校研修,30名教师赴省委党校、省社会主义学院,深圳市委党校跟班学习,使其拓宽视野、提升教学水平。
采取对下“跟岗炼”,年轻教师实践能力得到提升。2024年寒假期间选派10名年轻教师到各县区及相关部门进行跟岗锻炼,增强年轻教师实践本领,助推其理论与实践的融合转化。
依托邀请“名师带”,助推年轻教师快速成长。邀请我省资深专家教授与我校年轻教师“结对子”,通过名师现场及线上指导等方式传授教学经验,辅导年轻教师打磨专题课程。
开展练兵“大比武”,提升教师教学授课水平和研究热情。按照“以赛促教、赛教融合”的工作思路,2024年以来,组织开展教研室集体备课56次、教学竞赛2次,由校委班子成员和专家教授组成评审团,就选题、框架、内容、教态等方面给予专业的点评,并提出有针对性的修改建议,对课程进行系统指导,促进教师教学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十四五”时期,市委党校聚焦主责主业,在为党育才、为党献策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和丰硕成果。站在新的起点,市委党校将深化总结、锐意创新,为“十五五”时期续写新篇章、再创新辉煌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