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段历史都有它的温度,每一个故事都有它的力量。红色文化,作为中国革命历史的缩影,承载着无数先辈的奋斗与牺牲。如今,红色基因代代相传,众多红色文化传承者如星火燎原,让革命精神在新时代闪耀。
正值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近日,记者有幸采访到曾任晋冀鲁豫边区政府干部魏玉桐的外孙女陈玺月,聆听她讲述先辈的奋斗历程和鸡西参观之行的感悟。陈玺月回忆道:“姥爷和姥姥虽已远去,但他们的精神始终如明灯照亮我的人生。抗战爆发后,我的姥爷身处革命老区,亲眼目睹日寇暴行,于是,他毅然投身于抗日,用一生践行着共产党人的使命。1949年,姥姥随军南下,投身妇联与土改工作。在姥爷和姥姥身上,艰苦奋斗的作风、严于律己的品格、实事求是的态度、拼搏奉献的精神、团结协作的大局观、终身学习的信念,以及豁达的人生态度,早已融入我的血脉,我也希望把这种精神传递给更多的人,传承红色故事就是守护信仰之光。”作为八路军研究会青年分会会员,陈玺月始终以传承红色文化为己任,“我主要参与了分会秘书处的工作,例如:研究会十周年图片展、实物展的资料整理筹备、活动志愿服务、八路军合唱团以及一些实地学习、纪念、考察活动的组织工作等。此外,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也参与制作和发行与八路军及革命历史相关的专题作品及内容,不断学习深耕,传播红色文化。”
当谈及鸡西,陈玺月眼中难掩赞叹,她说:“鸡西这座城市我非常喜欢,这里不仅物产丰饶、风光秀丽,更蕴藏着深厚的红色底蕴,例如:世人传颂的北大荒精神、空军的摇篮东北老航校、矗立的烈士纪念碑等,都是对历史的铭记,承载着永不褪色的精神丰碑。”谈到鸡西在进一步研究和宣传抗战精神、革命传统时,她提到,“善用影视作品,VR/AR、短视频等新载体,让宣传更鲜活;鼓励社会参与,例如:社区活动、文创联名等;借助技术建立数字资源库、修复史料。以史实为本,针对不同群体设计内容,坚持真实性、分众化,用情感共鸣和互动体验打动人心,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这场关于红色记忆的深情讲述,是对历史的致敬,更是对未来的期许。作为革命后代的陈玺月,折射出千千万万红色精神传承者的坚守身影。相信在历史与现实的交融中,红色基因必将生生不息,激励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勇拼搏、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