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山镇以“镇级统筹、村级主抓、群众参与”为工作思路,将环境整治纳入村规民约,组织党员带头清理卫生死角。同时,通过广播、入户宣讲、微信群动员等方式,激发群众“主人翁”意识,形成“干部带头干、群众跟着上”的良好氛围,推动全镇环境面貌实现从“一处美”到“处处美”、从“一时美”到“持续美”的蝶变跃升。
镇级统筹:打好“组合拳”?镇政府聚焦“一盘棋”布局,根据《2025年鸡西市“百村千街”工程“提质攻坚战”实施方案》对各村进行环境卫生指导,明确为各村提供操作规范。建立“1名班子成员包村、1大学生驻村”机制,16个村实现指导全覆盖,建立常态化工作督导机制,定期对各村环境问题进行检查、汇总,形成问题清单并及时反馈至各村,明确整改内容、整改标准与整改时限。同时安排专人跟进整改过程,确保整改到位。
村级发力:多元举措激发整治活力各村围绕人居环境整治核心目标,因地制宜探索出差异化治理路径,创新激励机制。部分村庄推行联动模式,将全村划分责任片区,党员干部带头认领最难清理的卫生死角,带动村内村民主动参与房前屋后整治。部分村庄推出“积分制”,由村“两委”联合村民代表组成评议组,通过实地查看、邻里互评等方式公开打分,村民持积分可兑换食盐、肥皂等生活用品,通过各种举措实施,群众环保意识显著增强,为乡村振兴铺就文明底色。
全镇以构建长效保洁机制为目标,各村组建专业化保洁管护队伍,通过公开招聘吸纳专职保洁员,实现16个行政村保洁队伍全覆盖。各村主干道、文化广场、河道沟渠等重点区域,实现“日扫日清、随脏随扫”,真正让村庄环境管护从“突击式整治”迈向“常态化维护”。?
如今,麻山镇彻底扭转了以往“突击式整治”的被动局面,构建起人居环境“常态化维护”新格局。这不仅显著提升了村民的生活品质与幸福感,更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持久动能,让整洁宜居的环境成为吸引人才回流、产业发展的靓丽名片,为探索新时代乡村治理现代化提供了生动范本。
麻红娟 徐玲月 记者 孙洪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