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血压控制得还行,就是得记得少吃腌菜,药可不能断。”9月 24日上午,麻山区吉祥法治小广场对面街道人声鼎沸,医护人员的细心叮嘱与剪刀“咔嚓”声交织成动人的民生乐章——麻山区公益集市正式开张,这个集便民服务、爱心传递、政策解答于一体的“移动服务站”,刚一亮相就成了居民口中最贴心的“暖心港湾”。
在义诊摊位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护人员正俯身给老人测量血压,针对每位居民的健康状况量身定制养护方案,短短一上午就为40多位居民送上专业建议。隔壁义剪区里,志愿者手法娴熟地修剪发丝,刚理完发的王大爷对着镜子反复打量,竖起大拇指称赞:“这手艺比理发店还地道,咱在家门口就享着福啦!”
“补”满爱意的缝纫摊位前,志愿者飞针走线修补衣物,得知独居李奶奶行动不便,当即收好针线包上门取送;旧物漂流区的货架上,200多件闲置物品找到新主人,志愿者手把手教居民将旧T恤改造成购物袋,让“闲置浪费”变身“循环珍惜”。积分兑换处的展台前更是排起长队,志愿者详解服务积分规则,琳琅满目的兑换品吸引着居民纷纷询问如何加入志愿服务队伍。
政策宣讲区的“家常话”最是暖心。区医保局、人社局等单位的工作人员用通俗表达解读医保报销、就业补贴、养老认证等政策,针对居民关心的“异地就医怎么报”“老人防诈骗技巧”等问题逐一解答。“以前看不懂政策文件,现在听他们一说全明白了!”拿着厚厚一摞宣传资料的张阿姨笑着说,当天共有100多人现场解疑,500余份宣传资料被居民小心收好。
这场暖心公益集市的背后,是麻山街道党工委、街道办事处践行基层治理“快、小、微”品牌的生动实践。通过牵头联动20余家单位,发挥“社区合伙人”作用,街道将“坐等服务”变为“上门送暖”,把群众的“小事清单”变成了服务的“实事清单”。正如街道负责人所说:“公益集市不是一次性活动,我们要跟着群众需求走,让每一项服务都精准对接民心。”
据悉,麻山区公益集市将建立常态化运营机制,根据居民需求动态调整服务内容,同时诚邀更多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和居民加入,让“暖心港湾”持续扩容。从一针一线的修补到政策红利的传递,从闲置物品的流转到志愿精神的传承,这场家门口的集市正悄然绘就麻山基层治理的温暖图景。
屈媛媛 记者 孙洪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