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签发时间:
2008-04-30
|
|
东北网鸡西4月30日电 在杏花矿这块不知名的地方,有这样一位矿工:他学历不高,经济上也不富裕。但他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勤奋学习,勇于创新,爱岗敬业,忘我工作,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实现自己不平凡的人生信念。2005年他被评为鸡西矿业集团“生产技术能手”和矿“十佳青年”等光荣称号;2006年又荣获鸡西矿业集团特等劳动模范、省国资委劳动模范等称号。他就是现年34岁的杏花矿136采煤队工人廖永来。
“宁叫工人骂红脸,不叫家属哭肿眼”,是廖永来的工作原则。2006年2月,他被民主选举为小队长,为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充分发挥经济杠杆的作用,制定了一些奖罚制度,全队上下的生产积极性高涨,然而也给工程质量达标带来一定的难度。2007年3月的一天,提前深入井下的廖永来在检查质量时,发现上个班只顾抢进度忽视工程质量,有4对支柱不合格,当即开了罚单,工人讨价还价,说他不开窍、惹人烦、遭人骂、图个啥?廖永来耐心地对矿工说:“质量马虎不得,安全大意不得,可不能干没把握的活,不能让家属整天为我们担心。”
每当工作遇到困难时,廖永来总是冲在最前头,征服一个个困难险阻。2007年9月15日,在回撤老面剩余3台液压支架时,水已经淹没架子前大柱,他立即采用了临时单体柱维护顶板,注液压枪慢慢加压,用两台撤柱机同时受力撤柱。而他却在水里足足泡了八个小时,零点三十分,终于把最后一台支架撤了出来。一次,在溜子道巡查的他突然发现前面溜子一停一顿,拉货吃力,片刻后再也没有启动。他跑过去一看,弯板不知啥时候撺掉了,一开溜子,煤粉往下漏,司机还想试点溜子。他忙制止说:“住手,你看电机多热了,烧了电机场子咋出煤?你到皮带溜子头去捡回一块皮带来。”随后,他让工人掏溜子,他用刀割成弯板一样大小,用铁丝系好,电机不热了,溜子底的煤也掏完了,他用皮带代替弯板,保证了当班质量。
不论是上班,还是下班,张玉和不会就学,不懂就钻,就像根扎在了土壤里,刻意追求,矢志不渝。2006年,136采煤队由普采变为综采,队领导看到他爱学习、爱钻研,调他到综采133队学习。但是,综采设备各项技术性能要求高,工作中遇到的疑难杂症使他无从下手,看到人家技术高超,手到“病除”,心里特别不是滋味。于是,他自己购买了有关书籍,白天上班,晚上学习,找图纸、拜师傅,有时一看就是大半夜。一次本班工人拉架子,由于不熟悉业务,架子拉的不到位,正规循环进行不了,他就手把手教,直到教会为止。通过言传身教,工人的技能提高了,操作熟练了,循环保证了,事故降低了,安全提高了。
有位名人说过:“事业是永恒的”。就矿山而言,事业就像漫长崎岖的路,布满了荆棘。廖永来正是用他如铁的坚强毅力,奋战煤海,不断追求,把自己的爱心与真情全部注入千尺井下。
|
|
来源:
鸡西新闻网
|
作者:
薛剑虹
|
编辑:
谢添慧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