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鸡西5月31日电 根据国务院农普办和贵州省农普办及贵阳市人民政府的决定,我市开展了第二次农业普查。这次普查的标准时点为2006年12月31日,时期资料为2006年度。普查对象为我市境内的农村住户、城镇农业生产经营户、农业生产经营单位、村民委员会和乡镇人民政府。普查主要内容包括:农业生产条件、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农业土地利用、农村劳动力及就业、农村基础设施、农村社会服务、农村居民生活,以及乡镇、村民委员会和社区环境等方面的情况。农业普查采用全面调查的方法,对所有普查对象由普查员进行逐个查点和填报。全市共组织动员了普查员、普查指导员和各级普查机构的工作人员1.14万人,填报普查表82万多张。通过普查,掌握了我市有关农业、农村、农民的基本情况。
按照国务院和省农普办的统一要求和部署,市农普办组织了数据质量抽查,评估了普查数据质量:一是使用全市农业普查事后质量抽样调查数据对全市农业普查范围的完整性和登记内容的准确性进行评估。全市农业普查事后质量抽样调查按照随机抽样原则,共抽选2个县,7个小区,428户农户进行再次访问,并与普查登记结果进行比较核实;二是从全市10个区、县(市)各随机抽选200个小区,200户农户的户表,各5张乡镇普查表、行政村普查表和单位普查表作为基础数据质量检查样本,对普查表的抄录、填报、识别等方面的差错进行全面检查。综合抽查结果显示,全市农业普查应登记户的净漏报率为0.8%,原始数据差错率0.11%。数据质量达到设计标准。
根据《全国农业普查条例》的有关规定和省农普办的要求,贵阳市农业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和贵阳市统计局发布普查公报,向社会公布普查的主要结果。
我市第二次农业普查共调查了88个乡级行政单位,其中乡48个,镇29个;1166个行政村;45.92万个住户,其中在农村居住1年以上的家庭户44.69万个。
一、农业基本状况
2006年末,全市共有农业生产经营户36.02万户,农业生产经营单位351个。全市共有农业从业人员74.33万人,农业技术人员1.38万人。
二、主要农业机械
2006年末,全市主要用于农业生产的大中型拖拉机共有343台,小型拖拉机2136台,农用运输车4994辆,内陆渔用机动船260艘。
三、农村基础设施
2006年末,全市22.08%的乡镇地域内有火车站,37.66%的乡镇地域内有二级以上公路通过,61.04%的乡镇有邮电所,87.01%的乡镇有储蓄所,10.39%的乡镇有公园,77.92%的乡镇有综合市场,23.38%的乡镇有农产品专业市场。
全市96.55%的镇实施集中供水,31.03%的镇生活污水经过集中处理,41.38%的镇有垃圾处理站。
全市97.94%的村通公路,99.49%的村通电,96.91%的村通电话,98.20%的村能接收电视节目。35.68%的村饮用水经过集中净化处理,21.36%的村实施垃圾集中处理,95.88%的村有沼气池,17.84%的村地域内有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
四、农村社会服务
2006年末,全市15.58%的乡镇地域内有职业技术学校。61.04%的乡镇有广播、电视站,97.40%的乡镇有医院、卫生院,79.22%的乡镇有敬老院。
93.23%的村在3公里范围内有小学,68.7%的村在5公里范围内有中学。17.58%的村有幼儿园、托儿所, 24.87%的村有图书室、文化站,24.61%的村有农民业余文化组织。83.62%的村有卫生室,73.24%的村有行医资格证书的医生,43.05%的村有行医资格证书的接生员。
五、农村劳动力资源与就业
2006年末,农村劳动力资源总量112.03万人,其中男劳动力占52.20%。农村从业人员105.61万人,占农村劳动力资源总量的94.27%。农村外出从业劳动力18.54万人,其中男劳动力占60.99%。
六、新农村建设情况
贵阳市第二次农业普查对全市1166个行政村及主要村寨所在地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情况进行了调查,现将主要结果公布如下:
(一)农户生活、居住环境状况
2006年末,农村居民平均每户拥有住宅面积124.9平方米。96.59%的住户拥有自己的住宅。79.91%的住户使用管道水。79.33%的住户炊事能源以煤为主。
平均每百户拥有彩电79.2台,固定电话30.7部,手机53.9部,电脑1.4台,摩托车17.1辆,汽车3.7辆。
2006年末,全市有73.32%的农户用上了自来水,有44.23%的农户使用的是卫生厕所,有31.16%的农户使用沼气池,有26.76%的农户使用电磁炉,有29.04%的农户畜禽圈舍已改造,66.91%的农户居住的是砖墙房,其中,38.59%的农户居住的是楼房,23.63%的农户居住的是高架(木)房,9.46%的农户居住的是土石等其它结构的房屋。水泥串户路覆盖到45.97%的农户,庭院水泥硬化的农户达到47.24%。
(二)农户保养状况
2006年末,全市有71.30%的农村常住居民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0.92%的农村常住居民参加了养老保险,农户低保受益的人数占2.30%。
(三)村容整治情况
2006年,34.48%的村级公路有人值扫,19.64%的村有排污设施,75.04%的村庭院保洁干净,65.09%的村进村公路已硬化,39.11%的村垃圾集中清运。
(四)村级服务状况
2006年末,全市有1309个村卫生室(站、所),平均每村有1.12个;全市有村务公开栏2198块,平均每村有1.89块;77.96%的村有综合办公室, 56.86%的村有文化活动室,4.46%的村有敬老院。
(五)文体设施拥有状况
2006年末,1166个行政村共有篮球架634个,拥有率为54.37%;有乒乓球桌612个,拥有率为52.49%;有运动场384个,拥有率为32.93%;有其它运动设施178个,拥有率为15.27%。
(六)精神文明状况
2006年末,全市有1268个村级文化队(或组),平均每村有1.09个。能接收电视节目的自然村有7807个,所占比例为97.36%。村生育政策符合率达99.9%,死亡人口火化率达98.32%。
(七)产业结构发展情况
2006年末,全市有494个养殖小区,所占比例42.37%,有613个种植基地,所占比例达52.57%,有1671个特种养殖户,有4721个特种种植户,有1989个农民协会(或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平均每村有1.71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