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我国政府推出一系列扩大内需的举措。其中重要一条,就是下大气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今年以来,国家全面免除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职业教育加快发展;就业规模稳步扩大,前10个月城镇新增就业1020万人;城乡居民收入继续增加,社保覆盖面扩展,保障水平持续提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现了全覆盖;地震灾区恢复重建有序推进,受灾人口的基本生活得到妥善安排……一桩一件,一点一滴,无不与民生息息相连,与广大民众的利益诉求紧紧相应。国际社会对我国政府的这些举措普遍给予高度评价。英国《每日电讯报》说,这是“为人民谋利的新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卡恩称赞,“中国立足民生的调控措施,将对世界产生积极影响”。
在近期我国政府出台的促增长、扩内需的投资计划中,保障和改善民生被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数字让人一目了然:在4万亿元投资大单中,保障性安居工程2800亿元,农村民生工程和农村基础设施3700亿元,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事业400亿元,生态环境投资3500亿元,灾后恢复重建1万亿元,总计有2万多亿元的投资关乎民生改善。而在今年新增的1000亿元中央投资中,仅涉及民生工程的投资,就占到近70%。
透过这一笔笔真金白银,展望未来几年,一幅幅惠及民生的蓝图引人期待:2009年—2011年,9000亿元住房保障投资,将解决约1300万户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难,使中国低收入家庭安居问题得到基本解决;今后5年,将加快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让2亿多农民喝上安全水,从而全面完成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到2010年,全国将有4000万农户使用沼气,达到适宜农户的30%左右,每年产生约154亿立方米沼气,农民每年可增收节支200亿元;今后3年铁道部计划投资3.5万亿元,明年计划完成6000亿元基建投资,据测算仅此一项即可创造600万个就业岗位……
面对此次来势汹汹的国际金融危机,我们的政策措施更加多样有力。除了加大基础设施投资之外,资金更多地向民生领域倾斜,将着力点放在扩大内需尤其是消费需求上,以投资促就业带消费,以消费促增长,既让大家“有活干,有钱挣”,又力争“让利于民”、“藏富于民”。提高城乡居民特别是农民和城市低收入群体的收入、加大廉租房建设、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提高基本养老金水平、增加城市和农村低保补助、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大对中西部转移支付,以及对教育、医疗卫生等领域的不断投入,都有助于改善居民预期,增强消费能力。
与其他国家出台的多项主要针对金融业的救市计划相比,我国政府扩大内需的10项措施,将焦点锁定为改善民生、惠及大众,内涵更为丰厚,手段也更实在。关心群众、改善民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在这方面,我们已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而近期保民生、促民生的一系列政策组合拳,出手之快,力度之大,更是前所未有,改善民生正步入一个加速推进的阶段。一位日本的经济学者撰文感叹:“面对金融危机,中国政府在以人为本方面超越了发达国家,值得全世界人民尊重。”
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的成果由人民共享——这是中国政府的庄重承诺,也是对建设和谐世界的一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