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连续走低,使市场对人民币贬值的预期急剧升温。对此有专家表示,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走低是美元近期走强后的正常表现,属于适度调整,尚没有迹象表明人民币将步入贬值通道。除了美元走强以及市场预期等因素之外,最近人民币汇率的回落也是技术本身调整和修正的必然结果,持续的单边升值或贬值容易积累风险,都是不可持续的。虽然,从短期看对人民币升值预期发生了分歧,但从中长期看,人民币升值的态势不会改变。
2005年7月21日,中国政府启动汇率改革,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美元,转而采取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数据显示,自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已累计升值超过18%。对于未来人民币汇率是否进入贬值通道,有专家认为,不排除央行意图适当贬值支持出口的可能性,但从中国目前的经济基本面、国际收支状况等因素看,人民币对美元不具备贬值的基础。
未来人民币将会保持一个基本稳定的态势。采取人民币贬值会带来以下结果:一是当前抑制出口的主要因素是全球经济衰退和外需疲软而不是汇率问题,人民币贬值并不能有效地解决出口问题;二是主动贬值或将带来市场对人民币的贬值预期,导致资金的大量外流,这对当前中国扩大内需不利。事实上,在中国依然存在大量贸易顺差和资本项目顺差的情况下,让人民币贬值来刺激出口,其实质是通过补贴出口部门来补贴外国消费者。
尽管人民币汇率大幅贬值对中国出口企业当然是利好,有利于中国对外贸易的平稳发展。但是,带来的不利影响也不可忽视。这是因为人民币贬值对出口的刺激作用存在时滞,即所谓的“J曲线效应”,国内许多出口企业或许熬不到正效应出现的那一天。出口下滑是本轮中国经济步入下行通道的直接表现,也是抑制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负面因素。本币贬值,能使出口商品的海外货币计价标准降低,是国际贸易领域惯常的“奖出限入”措施。但相比之下,出于保出口、促增长的考虑,出口退税远比人民币贬值更能见效。在全球经济陷入衰退、外需显著放缓的情况下,出口下滑是个难以避免的现象,想简单通过调整本币价格就能得到根本转变是不现实的。
一方面,本币贬值并非一国所独有的保增长“法宝”,能够被贸易伙伴轻易复制。早在亚洲金融危机时,东南亚各国都试图通过本币大幅贬值来输出危机,但是集体一致的货币贬值行为结果,根本无法改变相互间货币兑换基准。同样的,中国如果轻易选择大幅贬值,只会遭致其他经济体的跟风报复,贬值行为本身只能带来货币数值的账面变化。另一方面,面对此次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各国只有联合起来一致应对才有可能取得成效。此前各国央行的集体降息就是表率。反之,一旦“联盟”被打破,只会让各个经济体自乱阵脚,难以遏制金融危机的负面影响。也就是说,单个国家本币大幅贬值极有可能引发贸易保护主义的泛滥,在互相敌视的贸易环境下,显然不利于各国联手应对金融危机。
正确的选择应该是使得未来人民币汇率保持稳定,促使其根据外汇市场的供求及美元和其他货币汇率走势而变化,为人民币迈向国际货币、汇率完全市场化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