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鸡西12月16日电 12月8日,位于滴道区滴道河乡王家村的一座厂房里热气腾腾,几名工人正在生产线旁忙碌着。这边把秸秆、稻壳等原料投放到机器中,经过粉碎、成块、烘干等程序,那边即生产出了生物质固化成型颗粒燃料……刚刚投产的这个项目成为滴道河乡新能源建设的又一有力举措。
生物质固化成型燃料技术就是把秸秆、稻壳、玉米芯等农产品加工的副产品,树叶、枯枝、薪柴等树木的退化物以及锯末、甘蔗渣等工业生产的废弃物粉碎后加凝固剂生产的颗粒燃料可供经过改造的炉具和小型锅炉使用。主要应用于小城镇和乡村的温室、烘干室和农村小工厂及居民供热等。
近年来,在促进农民收入不断增加的同时,如何建设环境优美、生态优越、能源优化的新农村,成为滴道河乡新农村建设工作的重点。如今,固化成型颗粒燃料技术、秸秆气化、沼气等新能源项目的相继建成,有效地治理了农作物的废弃物污染,使农业生产环境和农村卫生状况得到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步入良性循环,有力促进了农业增产、农村环境改善和农民生活质量的提高。
针对每年秋收后,农村闲置大量的稻草、秸秆,既污染了环境又增加了火灾隐患的实际,在上级有关部门的领导和支持下,滴道河乡在2006年就投资135万元,开工建设了秸秆气化站工程,当年一期工程建成开始投入使用,使300户村民受益。去年他们又筹集资金50万元,进行二期工程建设,新增用户200户,全村入户达500户,实现了村居环境的改善。在此基础上,今年,这个乡多次去沈阳等地考察,投资80多万元购进设备,建设生物质能固化成型燃料项目。据介绍,该项目年产颗粒燃料5000吨,明年该项受益农户将达到2000多户,占全乡总户数的40%。
“1个小型炉具1个冬天可烧原煤3-4吨,应用生物质固化成型颗粒燃料只需2吨,仅取暖每年冬天就可节省500多元,而且烧完后灰分的主要成分钾肥还能作为肥料,”负责该项目的王家村村委会主任周国柱算了一笔细账,“全乡每年产生的秸秆、豆秆、稻壳等原材料八、九万吨,广阔的市场前景吸引着现在每天都有许多村民来参观,询问有关事宜”。
“要想增加农民收入,就必须转变传统生产生活方式,走节能降耗,降低生产成本,发展绿色优质高效农业的路子,”乡党委书记乔祥暖说,“现在看来,农村新能源建设确实美了家园,富了农民,老百姓得到了真实惠。”为了加大新能源建设的力度,该乡把建设绿色生态型项目作为发展农村经济节能降耗的好出路,去年投资160万元,建设了10户“多位一体”生态家园,集中展示了太阳能保温房、太阳能保温猪舍、户用取暖型沼气池、户用多功能秸秆气化炉、秸秆造粒取暖炉及太阳能路灯等新能源建设项目。
首批入住生态家园的李廷德一家对新能源的应用感触颇多:“改造的炉具一直烧的是颗粒燃料,比起烧煤来,省钱不说,过去做饭取暖满屋烟,现在生火变成了拧开关,再也不愁烟熏火燎了,我们也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今年,这个乡又兴建了生态家园二期工程,连接温室的住宅变成了二层小楼……“生态家园似别墅,怡然自乐琴笛奏,农稼茁壮洒丰程,莺歌燕舞新农村,这是我们的幸福家园”,农民自编的小诗表达了作为生态家园主人的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