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鸡西12月17日电 联产承包给太平村插上腾飞的翅膀。提起三十年前的太平村,村主任丁玉才感慨地说,当年太平村亩产不足400斤,人均收入不到200元。几任县委书记连续来蹲点,也不见起色。78年实行大包干,一年大变样,亩产、人均收入翻了几番。两年过去,人均10亩薄地就不够种了。劳力半年闲没事干。90年,县委号召到阿北荒原开荒建点,我们在村主任周学龙的带领下,建起了全县第一个股份制的太平农场。承包给村民,从此太平村走上了富裕路。
新农村建设使村民过上田园里的城市生活。三十年前,太平村除大队俱乐部是砖瓦房外,全是草坯房。村民用一首顺口溜形容当时村里的基础建设:“弯着腰,拄着棍,披头散发掉眼泪。”如今,太平村绿树成阴、街道整齐,一排排砖瓦房窗明几净,一条条水泥道纵横交错,村在绿中,人在景中。村民们自豪地说:我们村基础建设30年领先,50年不落后。在新农村建设中,他们远赴华西村和兴十四村考察,开阔了视野,更新了观念,集思广益,因地制宜制定了新农村建设规划。多方筹集资金210万元,修建了地下排水设施工程14.8公里,使村民的生活污水得到了无害处理,成为鸡西市农村第一个用上地下水的村屯。投入资金230万元修建了通村水泥路面。村里又投入7万元进行绿化美化,村容村貌大改观。并开始建设沼气池和安装太阳能,现在已有30多户用上了沼气和太阳能热水器。村民家中卫生间、热水器、洗澡间、新式家电,装修一体的橱柜,样样俱全。
惠农政策不断刷新村民的幸福指数。党的惠农政策使太平村人钱袋鼓了,家园美了,心气顺了,村风民俗也在悄然改变,不断刷新太平村民的幸福指数。村有文化室、图书室、读报栏等各种公共娱乐场所,长年开展扭秧歌、篮球赛等文体活动,文明新风进农家,致富技能进农家,惠农政策进农家,现代文明意识已悄然潜入农民的思想观念之中。目前,村里正在建设太平老年公寓和筹建村民文化大院。
在太平村,少有所学,老有所养,病有所医。村里为学校购置了电脑和钢琴。设立了“教育奖励基金”,实行了“中考奖”和“高考奖”,分别给予考入高中和大学的500—4000元的补助。村里举行隆重的颁奖大会,给今年考上大学的颁发奖金。给考入哈师大的特困学生刘洋洋助学资金27000元,又给在校的高中生每人补助1000元,解决了贫困学生上学难的问题。生活在村里65岁以上的老人,村里列榜公布,每人每年领取300—500元的补助。村民全部参加了合作医疗,有头疼脑热的,可以报销医疗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