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鸡西12月24日电 持续深度蔓延的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带来的严重影响正日益显现,国内一批企业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不过,近日新华社记者在河南洛阳中信重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调研时了解到,这家企业在经济“寒流”中波澜不惊,化危为机,保持了良好的经营发展态势,被业内誉为“中信重工”现象。
中信重工公司最近三个月连续新开工4个项目,投资额20亿元,前11个月新增订单金额112.54亿元,是去年全年的近两倍;公司生产任务饱满,车间里昼夜忙碌,工地上机器轰鸣;国内外知名大企业负责人近来纷纷造访,频签合作协议……中信重工的秘诀何在?新华社记者为此进行了深入探寻。
严冬下“全球罕见的春风暖意”
12月9日,美国铁姆肯投资有限公司中国区总裁冯世龙访问中信重工,并与中信重工签署了战略合作伙伴协议。同一天,神华集团宁夏煤业公司也与中信重工结为战略合作伙伴。
此前11月7日,中信重工与宝钢股份签订战略合作协议;11月24日,安徽海螺集团董事长郭文叁率集团10余名高管访问中信重工,双方就抢抓国家扩大内需的机遇,在水泥领域万吨线、5000吨线主机设备上加强合作达成共识;12月2日,神华国贸董事长邵俊杰见证了中信重工褐煤提质辊压成型技术成果后,双方就尽快建成年产2000万吨级褐煤开发项目产业化确定了时间表。
短短两个月时间内,也正是国际金融危机肆虐之时,中信重工与广东塔牌集团一次签订价值逾1.6亿元的水泥装备合同;与神华集团宁夏煤业公司签订了价值1个多亿元项目合同;中国核电工程公司、日本精工株式会社高层先后访问中信重工……他们看完中信重工如火如荼的生产场景称赞,“感受到全球罕见的春风暖意”“非常振奋”“这股强大的劲头就是信心”。
“没有疲软的市场,只有疲软的企业。”中信重工总经理任沁新表示,他们要提早谋划企业未来发展全局,化挑战为机遇,平稳越冬,积蓄能量,凝聚合力,谋求企业新一轮更大发展。
根据提前的研判,中信重工高层在今年10月响亮提出把保市场作为头号任务,公司加强与大客户的高层互动;加强对市场信息的监控和跟踪,高度关注市场风险,认真排查在手订单,严控合同风险,建立用户动态日报,及时了解客户动态,分清交货缓急,避免相关方引发的风险损失;推出节能环保新产品,召开各种新产品鉴定会、推介会,推动节能环保产品的市场销售,扩大订单总量;加大收款力度,为公司发展提供稳定的现金流。
尽管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寒意袭人,但中信重工生产经营状况却暖风扑面,公司11月实现订货4.95亿元,营业收入突破7亿元,这让整个行业信心为之一振。中信重工公司正是金融危机下实现“逆市增长”的一个样本。
高端战略确立不可替代的行业地位
中信重工在金融危机中“逆市增长”并非偶然。“过去的艰难困苦,凝聚了我们今天迎难而上的力量。”党委宣传部部长周瑞华说,中信重工在10年之前一度濒临破产,职工曾累计19个月发不出工资。自2004年起,公司在浴火中重生,经历了4年多的奋发努力,公司实现了脱胎换骨的变化,如今已跃居为中国重型装备制造业的龙头企业。
中信重工前身为洛阳矿山机器厂,是我国“一五”时期兴建的156个重点项目之一。1993年整体资产划拨中信集团公司。1996年至2003年中信重工举步维艰,陷入破产的边缘。中信集团当时的审计报告称其“资产质量差,累计亏损大,社会负担沉重,抗风险能力弱”。
2004年初,中信集团果断调整了中信重工领导班子。新一届领导班子抓住国家振兴装备制造业和世界制造业产业转移的重大战略机遇,以此为引导企业优化结构和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新动力,大胆进行战略结构调整,从以国内市场为主向国内外市场并进转移,由主机制造向工程总承包转移,从以建材为主向多元化均衡发展转移,实施“高端技术、高端产品、高端客户、高端市场”战略,公司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只有拥有别人都没有的装备,才能干别人都干不了的活”,这是中信重工的技改原则。瑞士玛格重型梳齿机全世界只有3台,2005年中信重工克服重重困难,从美国引入了其中的一台。近年来,中信重工购置安装的60余台套大型数控机床,均具有世界和国内最大规格和先进水平。
经过科学研判,中信重工如今又适时提出了以“打造世界一流高附加值大型铸锻件生产基地”为主要内容的“新重机工程”,总投资达30亿元。今年8月1日、9月1日、10月1日,“新重机”工程重型热处理、重型机加工、重型磨机加工三大工部像波浪一样次第开工建设。如今,“新重机”工程每个项目都在以天为单位快速推进。
“新重机”工程的建设,将使中信重工一次提供精炼钢水的能力达到900吨,最大铸件生产能力达到550吨,最大钢锭生产能力提高到600吨,具备核电、水电、火电等大型铸锻件的加工能力,“新重机”工程将使中信重工拥有一个高端制造的完整工艺体系和链条,为企业实现新一轮跨越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技术绝活”倍增企业发展后劲
拥有庞大的研发队伍和层出不穷的自主创新技术,这给中信重工持续增长提供了强劲动力。在全球金融危机愈演愈烈之际,中信重工自主研发、自主创新的技术成果层出不穷。
这是一份12月份研发成绩单:
——作为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的“千米深井大型凿井提升机关键技术研究”项目,圆满研发完成,填补了国内大型凿井提升机技术领域的空白,打破了国外厂商在该领域的技术垄断;
——公司大型立磨应用领域从水泥行业拓展到钢铁行业,研发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研发完成日产1500吨活性石灰生产线主机关键设备、电石石灰生产线主机关键设备,具备订货条件;
——完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13米直径大型动力头竖井钻机、LGMS4624矿渣立磨、φ8×2.8米自磨机三项产品通过国家主管部门鉴定,综合性能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主要技术指标国际领先;
……
这几年来,中信重工把科技创新作为促进企业发展的头等大事来抓。通过加强与科研院所和高校的合作,使产学研的结合更加紧密;通过加强与国际知名企业的战略合作,引进、消化、吸收先进技术……中信重工不断构建自主创新的体系和机制。
2008年,在外部经济环境趋紧的形势下,中信重工却呈现出创新团队不断壮大,自主研发能力和水平持续提升的喜人局面。截至11月底,公司新申报专利30项,新获授权15项。累计97项技术专利让中信重工的企业综合技术实力跻身国内同行业第一梯队。
如今,中信重工大型多功能综合实验室正待国家大型重点实验室建设评估,公司四大类27个应用实验室,为产品研发提供了坚实保障。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澳洲海外研发基地的建立,则为公司实施技术先导战略、加大高层次人才的引进提供了新的平台。
目前,中信重工技术人员在矿山、冶金、有色、建材等传统产品领域,正致力于高端技术的研发。同时,瞄准大型核电锻件的广阔市场前景,加强核电大型铸锻件工艺攻关;紧跟国家产业政策,加大节能、减排、降耗产品的开发创新力度,为企业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
危机中更要走科学发展之路
中信重工总经理任沁新表示,从四年前的困中求生,到今天的逆市增长,中信重工的根本经验就是不断深入学习并实践科学发展观,在市场变化之前实现发展模式的转变、发展理念的更新,打有准备之仗。
为积极应对挑战,努力实现平稳过冬、稳定增长、持续发展“三大目标”,中信重工公司自11月18日起,用一个月的时间在全公司开展以看过去,总结经验,珍惜成果;看现在,积极应对,迎接挑战;看未来,坚定信心,持续发展为内容的“三看”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
“‘三看’的核心要旨,就是在实践中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任沁新说,面对经济非常时期,我们必须正确把握新形势新任务,科学谋划中信重工全局和长远发展。公司上下通过大讨论,进一步做好本职工作,把这场百年一遇的世界金融危机,变成公司调整结构、实施转型、积蓄能量的契机。
通过“三看”,中信重工上下认真查问题,破解影响公司生产能力进一步提升的各种难题。一系列生产瓶颈得以突破,一批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得到推广应用,产品质量大幅度提升,生产周期进一步缩短。中信重工产销衔接进一步加强,为后期收款和防范合同风险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中信重工严格控制生产性资金支出,最大限度减少了资金占用,为企业强化资金链、优化资金结构奠定了坚实基础。
中信重工领导班子在谋划2009年工作时,面对不断增加的市场需求和繁重的技改任务,响亮提出2009年全球经济寒冬之年,“不裁员、不轮岗(不轮流离岗休息)、不减薪”。
众多历史经验表明,那些能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及时作出调整的企业,往往能够变压力为动力,最早摆脱危机的困扰。“危机来临正是加速行业洗牌的过程,真正的企业家就是要善于在危机中看到机遇、把握机遇,使企业获得新一轮腾飞机会。”任沁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