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前线去》-胡一川作
《怒吼》-黄新波作
广州博物馆和上海鲁迅纪念馆合作的《鲁迅生平与创作》展览正在广博展出。展览中,一批新兴木刻运动的代表性版画作品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这批版画,竟然无一例外是广东版画家的作品。鲁迅纪念馆的研究人员告诉记者,在鲁迅这位堪称中国版画收藏第一人的藏品中,广东版画家的作品最为丰富,竟约达半数之多。此次这批版画在广州的重新亮相,也可看作是它们的一次“省亲”之旅。
“版画收藏第一人”
最爱广东作品
这次展出的版画作品,包括了张望的《船》,李桦的《“一·二九”救亡斗争》、《前进曲》、《兵变》,张慧的《饿倒路边》,陈烟桥的《拾煤屑的人》、《保安雕镂》,胡一川的《恐怖》等,共15件,10位画家。
除中国版画外,鲁迅一生收藏的外国版画原拓作品达2100多幅,涉及16个国家的200多位版画家,我国美术界和研究鲁迅的专家学者,大多举鲁迅先生为中国版画收藏第一人。上海鲁迅纪念馆的研究人员肖祖财告诉记者,展览中展出的版画,只是鲁迅收藏的一小部分。鲁迅藏国内现代木刻作品的作者计有150余人。有57位作者有简介,其中广东籍的作者占29人,可见当时广东在新兴木刻运动中是非常活跃和积极的地区。
肖祖财表示,广州与上海虽远隔千里,但广州的现代创作版画研究会的木刻青年们与鲁迅的联系却非常密切,其中李桦、赖少其、唐英伟、胡其藻、张影、潘业、陈仲钢等与鲁迅先生通信较多,木刻青年们常把自己的新作品寄请鲁迅求教,鲁迅先生热心回复,提出自己的意见。在鲁迅先生的鼓励和教导下,广州的木刻青年刻了许多作品,出版了很多的木刻出版物,举办了多次的展览。
鲁迅藏的上世纪30年代中国现代木刻作品中,《现代版画》(18集)、《木刻界》(4集)是由广州现代创作版画研究会出版的,胡其藻、温涛、黄新波、赖少其、陈铁耕的连续画,黄新波的合集,李桦、段干青、陈烟桥、唐英伟、胡其藻、罗清桢、张影、赖少其所作专集,散页作品的45位作者中也有19位为广东籍,其中的刘仑先生目前还健在。
鲁迅看广东版画好奇
“广东人额头低?”
鲁迅与木刻青年合影
中国版画代表人物,历任广东画院院长的黄新波,是在鲁迅的指导下从事新兴木刻运动的中坚力量之一。他与其他青年木刻家在上世纪30年代与鲁迅的合照是艺坛佳话。
1933年他由广东赴上海,与鲁迅有了长时期的密切接触。此次展览中的《怒吼》、《失业》两件早期作品将他当年在新兴木刻运动中的艺术探索表达得淋漓尽致。他曾在一篇文章中讲过鲁迅的一段轶事:“当时鲁迅看到李桦的木刻画,知道他是广东人,幽默地说:‘真奇怪,怎么他刻的人物,额门统统都这么低的?难道广东人的额门都是特别低的吗?”正好旁边站着的版画家陈烟桥和黄新波都是广东人,顿时爆出一片笑声。
黄新波与鲁迅于1933年在上海举办的“俄国书籍插图展览会”上第一次相识。此后黄新波把自己的50多幅木刻作品寄给鲁迅指教,鲁迅在编印《木刻记程》时,选了黄新波的《推》,以“一工”的署名发表,并亲自介绍他为叶紫的小说《丰收》作了十三幅插图、为《八月的乡村》、《未名木刻选集》作封面,这使黄新波早在20世纪30年代已颇有名气。有研究者评论:没有鲁迅,便没有黄新波。1936年鲁迅逝世时,黄新波根据瞻仰遗容的速写创作了《鲁迅遗容》。
“中华木刻讲习会”
七成广东人
《怒吼吧中国》-李桦作(原大)
据介绍,参加1931年由鲁迅先生筹划创办的中华木刻讲习会的中国木刻青年,有三分之二以上是广东人;鲁迅编印的《近代木刻选集》也有三分之二以上作品出自广东版画家之手,尤以潮汕木刻青年所作为多。1932年在广州成立的“现代版画研究会”,执著地探索这一艺术形成,并且将其糅合到社会生活中,使广州一时成了版画艺术最活跃的地区之一。1936年,现代版画研究会受全国版画界委托,主办“第二届全国木刻巡回展览会”。该展览第一站在广州展出,第二站到了上海。在上海展出期间,鲁迅抱病参观了展览。
岭南画派的代表人物赖少其虽以国画更为人所知,但也是新兴版画运动的活跃分子。他参加“现代创作版画研究会”后得到鲁迅的指引,创作了大量的版画作品,其中《静物》是他的版画代表作。这些作品,抓住当时中国人民生死存亡的大事作为创作的内容和主题,充满了战斗性,因而被鲁迅誉为“最有战斗力的青年木刻家”。赖少其曾把自己的许多作品寄给鲁迅,鲁迅在回信中对其中的一些作品进行过评点,还把一些作品推荐发表,并把赖少其的作品介绍到前苏联和日本去,使年轻的赖少其产生了一定的国际影响。
(题撰文图片 本报记者卜松竹 通讯员罗兴连 图片由上海鲁迅纪念馆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