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股市下跌拖累,商品市场表现依然黯淡,周三国内期市仅有黄金和棉花两个品种收涨。业内人士认为,当前商品基本面较弱,美元虽然步入下跌通道,但有加息预期。长假之后,商品市场整体依然偏空,但重演大跌一幕的可能性很小。
调整脚步未停
23日国内期货市场继续回调,仅有棉花和黄金期货收涨。其中,沪铜主力0912合约收至48,220元/吨,下跌440元;铝主力912合约收至14,875元/吨,下跌55元;锌主力合约0912收至15,120元/吨,上涨215元。同时,螺纹钢主力RB0912下跌1.92%,全日成交198.2万手,持仓减少3.23万手至76.4万手;线材主力WR0912开盘3,844元/吨,最高3,844元,最低3,768元,报收于3,772元/吨,下跌1.85%,全日成交0.51万手,持仓减少54手至0.76万手。
农产品全线下跌,豆类品种跌幅居前。其中连豆主力1005合约收盘3,674元/吨,下跌37元;豆粕主力1005收盘报2,738元/吨,下跌31元。豆油跌破7,000关口命运,收于6,964元/吨。此外,能源化工类中的LLDPE期货主力911合约下跌0.36%。
22日美元回落令黄金避险效应增强,进而推动金价于23日延续强势。此外,由于天气因素导致2009年多数棉区产量大幅减少,加上9、10月份一般为纺织企业需求旺季,从而支撑棉价。
对此,有分析人士表示,在全球经济修复尚需时日大背景下,股市后续上行对商品支撑力度将逐渐弱化,而发达经济体企稳的积极信号对商品长期利好,但中短期内可能蕴含着利空。东航期货研发部经理王亮亮表示,国内商品经过前三季度大量进口后,普遍库存充裕,而在较年初累计较大涨幅后,现货消费买单意愿并不强烈,以铜为例,50000关口数次受阻可见一斑。货币流动性导致投机性买盘也随着7月信贷数据回缩逐渐减弱,尤其面临长假,资金相对忌惮,短期行为居多。
金石期货总经理助理董淑志表示,经济走势回暖脆弱导致消费需求恢复状况依然不明朗,加之宏观政策微调,此外,很多商品库存高企或者面临大幅增产,供给压力较重,特别是农产品(棉花除外)。这些都是促成商品回调的因素。
大跌一幕难重演
虽然普遍认为商品市场将延续整体弱势,但分析人士也认为,类似一年前的大跌场景将难以再现。
上海中期分析师方俊峰表示,当前股市信心不足,而企业收益都不甚理想。以铜为例,近期铜价延续高位震荡行情,通常铜价在47000元/吨附近下游采购积极,而到达50000元/吨附近则基本不采购备货。国庆节前市场实际的备货量,则须看铜价这段时间的表现以及下游对于国庆后铜价的预期,目前走势尚未明朗,市场较为谨慎。就商品市场整体而言,前期由于信贷放量所导致的集体上涨已经终结,后期随着信贷的收缩难免出现回落,“长假过后的一段时间里,商品市场整体回落的概率较大,”他预测。
东证期货研究所副所长林慧对商品后市总体看空,但具体品种间可能有所分化。“北京时间24日2:15公布的美联储议息会议结果值得关注。一旦声明放弃延续低利率字眼,加息预期将逐渐掀起,而市场在重要时间关口表现自然相对谨慎。”王亮亮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节后商品市场将继续向基本面回归,品种走势将逐渐分化。其中,金属如不能在节前有效修正,节后仍有回跌风险,农产品面临新粮上市,关于天气和政府对于粮食价格保护态度的预期将成行情主流。(胡东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