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鸡西1月18日讯 提起密山市和平乡庆余村的乡村医生程连发,上至耄耋老人,下至黄口小儿,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程连发出生在农村,早年得了胃癌的父亲因得不到及时的医治而去世。程连发从小就立志长大后要做一名医生。1975年高中毕业后,他成为了一名乡村医生。
他常说:“作为医生要既修医术、又修医德,济世救人、奉献社会”。三十多年来,他牢牢记着这句话。为了方便村民有病能得到及时就医,他把家搬到卫生所。村级卫生所面向的是农民群众,面向的是弱势群体,在他的村卫生所里就实施了减、缓、免的收费规定。对经济困难的村民减免医药费10-20%;一时带钱不足的患者可先取药治病,下次来诊时再还欠款;对特困群众免费治疗,每年减免费用达1万多元。别人问原因的时候,他是这样说的:“人不能忘本,不能站在钱眼上,何况我又是党员。这些年我总是想,是乡亲们推荐我当的乡村医生,是党培养的我。我不能处处算计自己的得失。”
为了改善村卫生所的基础设施,他又反复奔走,在乡卫生院和村委会的支持下,通过卫生院支持一点、村委会支持一点、自己拿一点的办法,投资16万元,修建了200平方米的卫生所,彻底改善了村民的就医环境。自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来,部分村民由于多方面的原因,认识不到合作医疗的保障作用,于是他又一次发挥了乡村医生的模范带头作用,深入农民家中,比方比圆解释,他还亲自为几家贫困户,捐助了合作医疗基金,又一次受到了村民的赞誉。
急病人之所急,想病人之所想是乡村医生的职责,在大年夜出诊也是常有的事。一次,饺子已经下在锅里了,本村王家的小女儿发高烧40多度,他急急忙忙背上药箱就来到王家,经诊断,病人因感冒引起上呼吸道感染,他细心诊治后,一直到孩子退烧才回家,饺子也凉了。
2003年“非典”期间,本村村民赵某属于一级隔离对象。上级决定将对他的监测工作交给程连发。由于赵某的隔离处距村卫生室有10里路。他每天往返两次去给赵某测量体温。这样共跑了21天,同时每天还负责着全村另外12位隔离对象的监测任务,可他从未叫苦畏难;由于卫生所缺少人手,紧急关头他主动申请参加路口排查工作,对过往车辆及行人进行体温检查及消毒工作,并自费购买了消毒液和隔离服,连续数日奋战在一线。
去年,东兴村村民李相植突发脑出血,生命受到威胁。家人都在韩国打工,程连发接到消息后,第一时间来到他家,一边帮他做了简单的处置,一边与市医院联系,为及时抢救争取了宝贵的时间,还为其垫付了3000元的医疗费;去年秋季,三人班村民季广富肚子疼痛难忍,其家人来请出诊。经诊断,病人是得了阑尾炎,见此程连发不敢耽误,立即把病人送到市里进行手术,还为其垫付了住院费2000元。
程连发还对本村的老年慢性病患者建立了家庭档案并定期上门巡诊,对儿女不在身边的老人他更是格外关注,专门为老人们留下自己的电话号码并不时地到老人家问寒问暖。多年以来,程连发每年为贫困户减免检查费用上千元,义务承担了村里老年人、五保户、军烈属的身体检查。
程连发获得了许多荣誉,2008年被评为密山市优秀乡村医生,2009年又被评为全国优秀乡村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