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鸡西3月12日讯 春节前,密山市退休老干部李成打电话给北京的儿女显摆,他涨工资了,从去年10月他的存折每个月多增600块。他告诉女儿,家里的生活越来越好,不用老惦记家,在北京安心工作,好好发展。
李成的幸福生活得益于密山市委市政府对民生财政的大力投入。密山市财政供养人口多,多年了;机关事业人员对低工资呼声高,意见大。014年10月,在密山市财力紧张的情况下,为1.4万财政供养人口普调并补发10个月的工资;在职人员平均涨工资409元,离退休人员平均涨工资600元,财政一次“掏腰包”7200万元。
密山市是省“民生十强市”,2014年,密山市财政支出24.2547亿元,民生支出高达14.1585亿元,民生支出占总支出一半还多,14亿元的资金去哪了,都花在急需上,都花在刀刃上,发展的成果都惠及到了百姓的身上,市民感觉到了。
行政事业单位职工住房基金由原来工资总额5%提高到7%,支出500万元;城乡低保支出7453万元;城乡医疗救助支出1370万元;就业补助支出3567万元;土地整理;城市垃圾处理场建设;道路、桥梁建设;保障性安居房建设……密山市财政局局长刘丽馥扳着手指头跟记者盘点着。
出租车司机张华说,一到密山西、北铁路出口,动不动就堵车,干着急没辙。密山的西、北铁路道口拥堵,让政府闹心,让市民堵心。在西火车道口值班的张玉珊说,每天,客运列车对开11车次;货运列车对开26车次;通过道口的车辆3.5万辆,火车一来,就得封道口。堵车最长时间达20多分钟,且交通事故频发。政府投资6392万元的光复街跨铁路大桥,2014年11月通车,随之一条新区大道将新城与老城衔接,彻底缓解了路面的压力。
家住密山镇新山村的200户农民,因再也不受垃圾场的污染而喜笑颜开。原来,新山村的村边是密山市的垃圾场,城市日产200吨的垃圾都要运到这里,露天垃圾腐烂产生沼气,产生渗滤液,造成周边土地板结,地下水受污染。2014年10月,投资5064万元建设一座现代化填埋垃圾处理厂,村屯干净了,空气清新了。
密山市道边、村边的智能水稻浸种催芽车间,成为“三农”的风景。2014年,投资800万元的太平村、安康村等4个智能催芽车间开始浸种,密山市智能水稻浸种催芽车间达13个,每年开春浸种达40万亩,全市所有的稻农告别了大缸浸种,火炕催芽。
搬走了“太平间”,密山市人民医院周围近千户居民喜呀。居民宋玉华说,家住医院家属楼,前年卖楼,贵贱没人买,去年,“太平间”搬走了,楼卖上了价;院长沈洪说,“太平间”在医院一楼,与楼群最近也就十几米,烧纸和哭叫声,污染空气还扰民。50多年的“太平间”终于搬到了殡仪馆,新“太平间”环境变好了,市民吊唁逝者也方便了。
一定要让低保户、贫困户住得上楼房,住得起楼房,这是市领导的承诺,而今实现了。2014年,投资3600万元的廉租房、经济适用房竣工,70户低保户180户贫困户新年搬进了新楼。近两年,保障性安居房投入近1亿元。巨额投资的廉租房,让弱势群体的市民享受到了党的关怀。残疾人金正哲,十几平方米的房子住了30年,2014年12月,住进了明亮的50平方米的廉租房。
解决为民服务“最后一公里”,消灭民生盲区。2014年,城乡居民住院医疗费报销比例同时提高,最高支付限额同时增加,两个“同时”,受益的市民15万人;为城镇居民报销住院费3066万元;新农合报销7059.9万元;城乡低保、大病救助额度同时上调;2014年,财政支出1370万元,大病救助3590人,救助低保对象31660人。黑台镇新福村白血病患者柳智乔最高救助金额达15万元;连珠山镇东方红村王远成爱人患癌症,“吃”低保,2014年,低保标准由月120元上调到160元。
对20所中小学校舍进行维修,校园安全了;对市内30多台“招手车”进行了更换,市民坐上城市公交,出行安全了;对黑台镇大成村、榆树村,连珠山村等十几万亩的低产田进行改造,粮食生产安全了;对湖滨灌区拓宽加高清淤,周围几十万亩的土地安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