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道区“三措并举”发展农村实用人才队伍侧记
组宣 记者 解广军
东北网鸡西6月29日讯 近年来,滴道区为发展壮大本地农村实用人才队伍,采取“集”人才、“育”人才、“用”人才三项举措,搭建农村实用人才发展平台,创造宽松成长环境,有效激发了农村实用人才的“创新创造创业”活力,为地区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提供了人才保障。
培植产业项目“集”人才。滴道区坚持引才、引智、引项目“三位一体”的工作思路,以产业发展带动人才队伍建设,以人才支撑农业产业发展。一是扶持企业,引进人才。先后引进扶持宏滴责任有限公司、鸡西市鑫龙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等5家高新技术企业,采取“产业+高新项目+核心人才”等方式广纳人才,引进农业高新技术人才20余人。二是创办基地,开发人才。将技术推广与生产有机结合起来,创办6家蔬菜产业基地,形成了“农村实用人才→示范基地→农户”农技推广模式,培育开发种植大户42户。三是互联网+,吸纳人才。紧紧抓住“互联网+”农业产业机遇,创建“滴道区绿色产业联盟”,利用互联网,同步建设线上网络销售平台和线下物联网配送平台,形成线上订购、线下配送的销售模式,确保将联盟成员手中的绿色优质农产品,直接配送到顾客手中。目前,已面向社会招收联盟所需物联网技术人才3名。四是农业项目,召回人才。以乡情为纽带,采取股份合作、承包租赁等方式,成功吸引滴道河乡南甸子村王培林、大通沟村宋跃谦等4名种养大户回乡投资兴业。南甸子村牵手王培林,规划三期5200万资金打造温室330栋,冷棚290栋。一期工程已开工建设,建成后预计可年产蔬菜4000吨,实现销售收入400万元;大通沟村同宋跃谦合作,达成了新建6000平方米肉牛养殖小区及秸秆深加工项目,规划投资490万元,预计可实现年销售收入300万元,加工秸秆400吨。
围绕实际需求“育”人才。以产业需求、市场需求、农民需求为导向,通过各类农业产业基地,组织开展农技网络培训、域外培训,定向精准培养农村实用人才。一是依托产业基地开展培训。依托宏滴责任有限公司、黑沃有限公司等蔬菜产业基地,约请市农委生产科隋启春、市农技推广站姜昆、市果蔬研究所王成云等农技专家传授最新的蔬菜种植科技成果,每年培训农村技术人员、蔬菜产销能手等200人次以上。二是组织开展域外培训学习。先后组织120余名全区有实践经验的“土专家”、“田秀才”、“种植大户”、“农村经济明白人”到哈尔滨、牡丹江等地学习先进农业种植技术,进一步开阔视野,提高了专业技术水平。三是“视频+实地”教学培训。鑫龙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与东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开展“院企”合作,打破传统的“灌输式”、“填鸭式”课堂教学模式,采取“视频教学+派技术专家驻园区现场实地传授种植经验”,“人人都来讲一课”等形式开展教学,进一步增强了吸引力,提高了培训质量。目前,滴道区通过各种培养模式,共培养蔬菜种植大户26户,蔬菜种植技术能手600人,蔬菜加工、经营能手120人,带领农户种植蔬菜1200亩,培育出王家“宏滴”番茄、团山子鑫韵村桑枝耳、新立村“茬茬香”韭菜等本地知名蔬菜品牌。
搭建创业平台“用”人才。一是发挥园区、专业合作社带动作用。王家蔬菜园区发挥技术优势,成立了王家村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带动20多户村民建起蔬菜大棚,种上了反季蔬菜,在指导村民提高种植技术的同时,还帮助推销蔬菜产品,使种植户走上了快捷的致富之路;农村食用菌技术“拔尖”人才孔庆春,带头成立了庆春食用菌合作社,发展地栽木耳115万袋,同时引进桑耳培植技术,发展桑枝耳种植,年产10万袋,带动全村20余农户发展木耳种植,解决农民就业260人。二是推行结对帮扶。在全区精心挑选20名农村实用人才,采取技术扶持与经济扶持相结合方式,组织开展结对帮扶活动。新建村党支部书记许鹏,具有多年酿酒经验,开设纯粮酿造白酒厂,通过示范引领,新建村酒厂已发展到6家。通过结对帮扶,全区90%以上农村劳动力掌握了1门以上实用技术,新民鸡场村大榛子、团山子村地栽木耳、“三金”蔬菜、新立村韭菜、新建村杂粮杂豆等“一村一品”、“多村一品”特色优势产业格局初步形成。三是开展技术服务。成立了农业技术指导队、科技服务队、农业110服务中心,组织20名农村实用人才深入全区19个村开展技术服务活动。2016年以来,共培训农民1800多人次,接受咨询3000多次、解决疑难问题200多个。四是提高政治待遇,激发干事热情。2016年区、乡换届工作中,37名优秀农村实用人才当选为区级“两代表一委员”,79名优秀农村实用人才当选为乡级“两代表一委员”,真正使农村实用人才在社会上有地位、有荣誉,受人尊敬,努力营造尊重农村实用人才的社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