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为:鸡西市政协常委鸡东县政协主席 刘继东 |
东北网鸡西1月8日电 近年来,我市积极开展煤炭资源整合工作,提高了煤炭产业的集中度和整体素质,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就整体而言,煤炭产业的集约化程度还不高,粗放式经营模式等问题仍制约着地方煤炭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地方煤矿数量多、规模小、生产方式落后,可持续发展度不够;煤炭行业人才匮乏,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不高;煤炭产业发展协调性不足;安全生产形势严峻。
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整合煤炭资源,优化煤炭工业布局。整合地方煤矿是一项政策性非常强工作,牵涉到各个方面的利益。建议成立专门的工作机构,采取法律、经济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制定规划,确定目标,落实措施,明确责任,合力推进,确保煤炭资源整合工作规范有序进行。
二、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构建煤炭产业发展新格局。发展循环经济有利于实现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和可持续发展,实现煤与相关行业和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促进煤炭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发展煤炭循环经济,必须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以提高综合效益为中心,着眼于做大做强煤炭企业,从矿区资源条件和企业实际出发,大力推进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优化,积极发展与煤炭关联度较强的煤基产业,使煤炭企业由传统的煤炭生产向煤电、煤焦化、煤化工、煤建材、煤气化等产业链延伸,以最小的资源和环境成本获取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三、加快推进科技创新,促进产业升级。建立以煤炭企业为主体,科研院校广泛参与,产学研一体化的科技创新体系。在煤炭生产、洗选加工、煤矿安全以及延伸煤炭产业价值链等领域,加快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提高煤炭企业整体技术装备水平。采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煤炭工业,优化生产布局,促进煤炭产业升级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启动市场准入机制,强力推进矿井质量标准化建设,淘汰落后的生产设备、生产工艺,以标准化建设促进安全生产,从源头上控制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
四、强化智力支持,加强煤矿职工队伍建设及人才培养。加大对井下工人的培训力度,考核合格后才能上岗。确定井下工人最低文化程度和最低工资水平,逐步提高煤矿工人的待遇,以稳定职工队伍。完善煤矿企业用人机制,制订出台吸引人才、培养人才、留住人才的措施,切实提高工资待遇、政治地位,引导专业人才投身煤炭行业。加大培训力度,通过定向培训、订单培训等方式增强煤炭企业科技力量。通过采取免学费、发奖学金等优惠政策鼓励学生学习和毕业后从事地矿专业,鼓励高校招收地矿专业学生。建立煤炭行业管理干部和安监干部的培训系统。
五、理顺行业监管体制,推进煤炭安全生产。目前,政府主要通过“六证”实施煤矿监管。但在“六证”办理过程中,存在着管理部门多、办理手续繁杂、周期长的弊端。
为简化办证程序、提高监管效率、推进煤矿安全生产工作,建议将内容重叠的证照适当合并。各部门间应加强协调配合,积极探索实行“一条龙”办证、“一站式”服务的有效途径。规定办理时限,提高办证速度。主管部门在办证时,应给充足的时间,让矿主做好材料准备,不降低标准,严把材料审查关,对上报材料的不足和错误之处,当面给予指出和解释,一次性告知,并指导其按标准进行补充和改正,尽量减少申报材料返工率和返办证次数。通过以上做法,既可以减少办证环节,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节约行政资源,杜绝煤炭行业腐败,又可以避免煤矿业主做无谓的重复工作,有利于把主要精力投入到煤矿经营和安全生产工作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