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鸡西1月18日讯 走进冬日里的连珠山乡解放村,走在被白雪烘托的村路上,感受到了强烈的新农村建设热潮……
村路笔直,铁栅栏齐刷刷,云杉松仍在放绿,一百多块挂在铁栅栏上的温馨提示语:“辛苦多一点,环境好一点”,“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保护生态”悦人心目……寒风中,“乡风文明”气息扑面……
几十栋新盖的朝鲜族民居,错落有致,寒风中“生活宽裕”的气息扑面……
解放村,城里人经常往来的村。吃狗肉,看风景,留下感言……小村不比城里差多少。
村党支部书记俞秀延说,他是1954年几岁的时候来到解放村的,至今57年了,他的朝文日记里记载着解放村村史。他给记者“翻译”出解放村的“今古奇观”。
解放村,1949年建村,与共和国同龄,因而得名“解放”。地理位置突出,离密山市区仅11公里,背靠公路,南邻公路,是密山市近郊村。
全村272户,耕地6500亩,是朝鲜族村,是水田村。
解放村有“典故”。解放村东西南北落差十几米,穷怕了,苦怕了,冷怕了的农民选择这个“洼洼兜”避风的地方落脚。
穷的时候,村民有句话,“有女不嫁解放村”。村民说,那是掉进了“穷坑”里……
时过境迁。“三农”政策把这个昔日的“穷坑”打造成了“聚宝盆”。
解放村是省民委新农村建设试点村,拨款15万元,用于基础建设;解放村是省农业开发办新农村试点村,拨款100万元,6300亩低产田成了高产田;解放村是密山市新农村试点村,拨款85万元,修村水泥路6条5公里。
村老年协会会长李春同告诉记者,解放村与韩国是“亲戚”,年轻人都去了韩国,老人留守解放村。对这个空巢村,村党支部决定,土地流转,统一发包,以此解放生产力,全村发包土地6300亩,全村包地收入200多万元。
全村272户,121户去韩国打工,80户去外地打工,解放村成了打工村,2009年外出打工225人,打工收入1410万元。
村民开饭馆、小卖店、歌厅十多家,2009年,村内第三产业收入82万元。
村民修路、建房、栽花、种草,建5个门球场,制定村民公约,建村定点垃圾场。
“阿伯吉”成了护村员。80名老年协会会员,义务打扫卫生,义务锄草,义务为40栋空房子护院,义务为村收自来水水费,村里的大事小事都是白尽“义务”。
“阿妈妮”成了治安员。为打造平安解放村,16名朝鲜族老大妈,带上红胳膊箍巡路、防火、防盗。
村民在“聚宝盆”里,享受着阳光雨露给他们带来的甜蜜。
2008年,人均收入6800元;2009年,8400元。村存款20多万元,由贫困村、倒挂村成了经济强村。
电话入户率、自来水入户率、砖瓦化率、道路硬化率、医疗保险率,率率100%。
鸡西市及密山市的新农村建设现场会多次在解放村召开,参观解放村的乡风文明;参观解放村的村容整洁……
每年来解放村参观的达几百人,最远的来自吉林省。
解放村成为密山市精神文明标兵村;鸡西市新农村先进村;鸡西市执法模范村;省级卫生先进村。2009年12月8日,村党支部书记俞秀延在黑龙江电视台参加了全省“十佳”和谐村屯表彰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