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麻山区麻山镇龙山村提起王有霞,乡亲们无不竖起大拇指,她头脑灵活,能张罗肯吃苦,千方百计帮助村里寻找致富项目,村里谁家有个大事小情但凡能帮上忙的她也绝不含糊,乡亲们都非常喜欢她,称她是村里致富的带头人。
王有霞是土生土长的“龙山人”,熟悉这里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 2000年,年仅21岁的王有霞经过考核竞聘为龙山村会计,一干就是21年,始终奔波在带领农民致富的路上。
王有霞说:“我们寻找项目也真的挺难,因为村里山坡地较多,以种大田作物为主,都是以多取胜,一亩地收入不了多少钱。后来,我看准了白瓜子项目,一亩地能净挣2000多元钱,省时省力,早卖早见效益。因为大田作物得11月、12月才能销售,玉米有的时候还要等到来年3月份才能卖出去,而白瓜子10月收获,经过半个月的晾晒就能销售。”
就这样,王有霞带领村民持续种了八九年的白瓜子,效益最好的时候村民每亩收入2000元到3000元,每到秋天,村里都会增加几台小轿车,村民们别提多高兴了。
2016年,受天气等因素影响,村民们种的白瓜子全烂在地里,颗粒无收,村民的生活一下子跌入谷底。再加上连年重茬种植白瓜子,土壤中已经含有一种病菌,不能再继续种了。不轻言放弃的王有霞开始尝试调整种植结构,转变生产方式,她查阅大量致富信息资料,几次到外地考察,寻找适合本村的致富项目。她说:“我就看辽宁那边地少,但是人都挺富裕,什么坡地、岗子地,不挑地,就种大榛子,我就去考察了几次,一看还真行,一亩地也投资不了多少钱,但是终身受益,就是不用年年栽……”经过找专家论证,龙山村的地形和土质非常适合种大榛子,王有霞得偿所愿喜上眉梢,她立即向村民们说出这个想法,很多村民却因之前亏过本仍心有余悸,而且种植大榛子5年才能到丰产期,见效慢,怕有风险。
再多的语言也不如实实在在的行动。为了说服大家,王有霞在自家50多亩地里先后栽种4300多棵榛子树,村民们觉得王有霞平时是个心里想着百姓、又能干事儿的人,十多户村民陆续栽种了300多亩地。刚开始不懂田间管理,她就去外地学习技术,再帮助其他种植户解决难题。
村民宋晓伟深有感触地说:“王有霞是我们村的致富带头人,挺多项目都是她引进来的,在她带领下,我们的致富项目非常多,大榛子这个项目,挺多农民都不会,她指导俺们怎么栽培、育苗、施肥,到什么季节该打药,她都给我们做指导,大家非常信赖她。”
“3年后挂果,5年丰产,那时候不用再劝,村民自然就跟着栽种了。”王有霞对此信心满满。去年,她的榛子林经过5年沉淀,也迎来了盛果期,一亩地能产出280多斤榛果,仅开园当天就销售了250多公斤,这也让当初跟她一起种植的榛子户心里乐开了花。
有了项目,有了产量,王有霞又忙着帮村民寻找销售渠道,她通过直播电商销售平台,不仅把本村种植户的大榛子全部销售出去,还帮助邻村种植户销售,对项目的推广起到促进作用。
龙山村党支部书记陈桂芳说:“因为有这个好的项目,增加了农民收入,提高了生活品质,乡村面貌发生变化,幸福感和获得感也增强了,村民都非常感谢她。”
又是一年春草绿,到了一年开始忙碌的季节。王有霞每天除了完成村里的会计工作外,还走农户指导种植技术、参与村里疫情防控工作,用她自己的话说:“身为一名党员,就要发挥好模范作用,回报生养的这片土地,回报父老乡亲”。
“村里发生的这些变化,都得益于我们赶上了这个伟大时代,习近平总书记不都说么,乡村振兴要产业致富、项目致富,所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惠民政策,每年国家的第一号文件都是关于‘三农’问题的,所以我们一定要抓住这些政策发家致富。”王有霞说。
记者 王洋 赵汉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