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
青瓦农舍峰峦间,错落墙白画相连。
小院开门即叫卖,绕街山泉叠声喧。
这是一位游客近日即兴题写《鱼亮沟——毛公山》的优美诗句,也是鸡冠区西郊乡梁家村五组历史变迁的真实写照。“上周我们就来过了,明天我们还来。”伴着这首诗孕育于胸,9月16日上午,一行9人2台车,从滴道区街里赶来鱼亮沟——毛公山旅游。其中一位自称在滴道矿退休的大姐欢天喜地,直奔村口“谢大脚”的凤梅小卖店买香其酱,还问有没有黄瓜小葱什么的,“到这儿游玩多好啊!你看,有山有水的,小村美如画,农家菜绿色可口,消费还便宜……”
梁家村五组所在地鱼亮沟——毛公山,曾因开煤矿火过,也因矿退衰落过;特别是交通闭塞,曾经孩子上学靠一条铁船在穆棱河上摆渡。直到十几年前,为了梁家村五组与外界的联系,才建起了一座单行跨穆棱河桥,也就是从这个时候起,作为省级生态村、“城市后花园”鱼亮沟——毛公山逐渐走进了人们的视野,直到今年入秋,这里一下子就火起来了。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鱼亮沟——毛公山的巨变,就是这一生态文明理念的鲜活教材。”梁家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申玉国介绍,梁家村共有六个村民组,已经有五个组陆续动迁,都搬进了新建的新发小镇,只有五组不在动迁范围内。
“这些年,五组村民们最盼的,就是什么时候动迁。但动不了的五组怎么发展?区乡村一直在动脑筋想出路。”申玉国告诉记者。
五组现有常住人口86户162人,3000亩果园是村民主要的经济来源。为解决水果销售周期短的问题,梁家村今年投资600万元为他们实施建设农产品储藏冷库项目,每年可为村集体增收70万元。同时依托独特的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大力发展林下经济,饲养绿色溜达鸡规模3000-5000只。
“发展的思路很快清晰,那就是依托鱼亮沟山青、水秀的生态资源优势,彰显城市之源、毛公山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涵,通过村屯环境整治留住乡愁和诗与远方,融入山村民俗文化,打造农文旅一体化城市近郊游典范。”西郊乡党委副书记、乡长付瑶说。
梁家村今年预计收入230万元,截至目前已完成380万元。结合“绿在鸡西三年行动”,按照《鸡冠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百日攻坚战”实施方案》,对标“六清、一修一改一建”,他们投入300多万元,动员村民全面推进“乡村脱脏衣,旧貌换新颜”,清理垃圾7200立方米、大小柴草垛21处、不整洁庭院50户。在村内植树绿化260余亩的同时,对流经村内的小溪,设计了400延米56道“叠水瀑布”,架起了三座木质景观桥;对村口“凤梅食杂店”至毛公山村道进行改造,铺设柏油并拓宽至6米,两侧安装太阳能路灯40盏;对全村破损、样式杂乱的杖墙栅栏统一整修粉刷6公里,绘制文化墙1.5公里。焕然一新的村容村貌,配以800五色花海、167亩向日葵花海和370平方米花草景观带,很快吸引来大批市民前来打卡参观,让鱼亮沟——毛公山在抖音上“爆表”。
“天哪,这变化也太大了吧?”从小在西郊乡长大的张玉香,7年前到秦皇岛定居了,这次回来,与童年小伙伴相约而来,惊讶不已,“50年前,我们还经常到鱼亮沟里玩水、抓小鱼虾呢,现在都成了‘叠水瀑布’啦!”
与张玉香一样惊讶不已的,更有亲历鱼亮沟——毛公山巨变的五组村民孙渤海。说起来,老孙还是记者山东胶南的老乡。他1982年来梁家村五组,家里有30果园,家住五组的东沟,现在,每天到东沟来当志愿者。“原来我们都盼着快点动迁,那是因为看不到出路在哪。现在,眼见旅游发展的这么好,我们都不走了,就在这儿好好干吧。”
“就这么一个小村子,一百多人,买卖还咋做?”“谢大脚”袁凤梅原本小卖店今年就不干了,可她今年看着小村子一天天变美了,旅游也一天天火起来了,完全改变了主意:“现在,每天游客几千人,高峰时上万人,我这小卖店都成‘摇钱树’了,还到哪去!”
(鱼亮沟——毛公山火了,村民们有了更高期盼,区乡村怎么办?请继续关注“乡村振兴看亮点——”《东沟到西沟 绕山转一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