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仕德事迹
刘仕德,男,汉族,1937年12月出生,群众,密山镇新和村村民。2019年11月被中央文明办评选为“中国好人”。
“其实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是鲁迅先生在小说作品《故乡》中的一句话,在我省密山市密山镇新和村,有一条无名小路,四十多年前,因为走的人太少了,所以,这条路坑洼难行,村里人出不去,外来的车也进不来,这一切,被当时正值壮年的年轻人看到了,于是,他便萌生一个想法,要把这条路修好。时光荏苒,47年后,这条路的路况有所改变了,当时的年轻人变成了八旬老者,而他并没有因为逐渐衰老而放弃义务修路的“工作”,直到不久前,有人把老人修路的场景发到了朋友圈,这位八旬老者才走进人们的视线。视频拍摄在一个下雨天,老人穿着雨披推着三轮车在羊肠小路上艰难前行,车上装着一把铁锹和装满沙子、石块的丝袋子、车尾系着一个小红旗。过一会儿,他停下车,用铁锹撮一锹土填在路上,并用铁锹拍平……
老人叫刘仕德,今年83岁,家住密山市密山镇新和村六组,47年来,他靠着一把铁锹、一个小推车,愣是把这条让村民出行不便的小路给修好了,十指指纹几乎全部被磨光,每当有人问他,为啥要这么执着地修这条路,老人便回答::“与人方便与己方便。”日前,记者采访到了刘仕德和他身边的村民,听了他修路的艰辛历程。
修路47年 指纹几乎被磨光
拨通刘仕德电话的时候,他刚刚把路面的一块坑洼地用砖头垫平,听说记者要采访他四十七年如一日修路的事时,老人在电话中说:“我没啥文化,也讲不出大道理来,反正我知道,这条路不好,动动手修一下,自己方便与人方便。”刘仕德告诉记者,他出生于上世纪30年代,自幼居住在农村。小的时候,看到村里的路有低洼不平之处,就会用石头、砖头填补。“早些年,因为路不好,没有交通工具,农村人很少出门,有的村民甚至在村里活了一辈子,连县城是啥样都不知道。”看到村民出行不便,刘仕德年轻的时候就萌生了一个想法——修路,于是,他经常在农闲时,到农田边上拉上一车土,并运到村东头,愣是在村东头垫起了一条(近千米)的土路,并对破损的路边填填补补,至今已义务修路47年。
由于地形的原因,密山市密山镇新和村被分为六个组,每个组之间有一定的距离,而刘仕德老人居住的地方是新和村六组。据六组组长高臣介绍,修路老人刘仕德从1972年就开始了义务修路工作,哪里的路不平,哪里就能看见他的身影。一辆破旧的手推车、一把铁锹和一个里面装着沙子石块之类东西的丝袋子是铺路老人干活工具。这些年,老人只要看到哪条马路不平了,就推上手推车,撮上两锹土填平了。今年,刘仕德老人还特意买了一车土,准备修路用。老人身体可好了,也很能干,年轻人都比不上他!他整整坚持了47年,十指指纹几乎全部被磨光了……”
修路让大家出行顺畅 全当锻炼身体了
据村民介绍,村东头最早也没什么路,老人愣是用砖头、瓦块垫出来一条路。农村的路上总会有农用车经过,道路也总会出现坑洼不平的情况,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来往车辆通行十分不便。刘仕德老人看在眼里,急在心上,想尽办法要把路面的坑填上。于是,他就推着手推车,拿着铁锹和丝袋子,到处捡碎石子和破砖头,然后一袋子、一袋子地运到路边,再一锹一锹地把路面铺平。他每天都是太阳还没有升起的时候就出发了,中午在外面对付一口,太阳落山的时候才回到家里。
老人有个习惯,越是下雨天越要出门,因为他惦记大雨会破坏平整的路面。开始的时候,家人和邻居都对老人的行为不理解,经常劝他:“修路是政府的事,你一个人的力量也解决不了,这么大年纪了,还是休息休息吧”。然而他的回答却总是那么朴实:“我就是想让大家出行的时候顺畅些。我年龄大了,干点儿我力所能及的事情,在我有生之年为社会尽点儿力是我最大的快乐,就当锻炼身体了……”
一个闲不住的热心人
刘仕德虽然不是一个标准的筑路工人,但是寻找破损路面,观察周围的环境已经成了他多年的“职业病”,出门必备一个丝袋和一把铁锹,发现有碎石子或建筑垃圾就捡,然后拿去铺路,这已经成了他无法改变的生活习惯。有时碰到坑洼比较大的路面,他就到处去找拉建筑垃圾的车,请求司机将那些建筑垃圾运到这里,然后自己用铁锹一锹一锹地将路面铺平。如果找不到碎石子、破砖头等建筑垃圾的时候,就自己花钱雇车到建筑工地捡人家废旧的石头瓦块甚至是人家不要的沙子运回来铺路。
记者联系到一位经常从这开车路过的李师傅,他告诉记者:新和村这段路我经常开车路过,有几处破损颠簸处印象比较深,有一次返回时,经过一段填平坑洼处感觉特别平顺,以为是村里安排人垫的,再往前遇到老人家在路上平整路面,我就停车问一下是否村里安排的,得知是义务修补。于是就我便拿出手机录视频并上传到网上,后来听村民说老人家勤劳一辈子了,做了很多好事。
今年8月,密山镇的负责人下乡防汛检查,返回途中,正在下雨,偶遇刘仕德正穿着雨披义务为村民修补破损水泥路面,于是满满的正能量被拍摄传递开来!当记者刚开始表明采访意图时,老人却一直在说“采访我干啥,这都是我应该做的……”电话那头的耄耋老人透着执着。
刘仕德老人有四个儿女,目前自己居住,熟悉他的人都知道,他是一个闲不住的人。
年轻时,他喜欢挖挖填填,曾在家门口挖出一个大鱼塘养了不少鱼,中间还建了一个小岛,在房屋周围种了不少果树种了多种花。当很多老人用打朴克、下棋来丰富自己的生活时,刘仕德却每天不停地在村里来回转悠,发现路面上有小石子,废砖头等杂物都收拾到一堆儿,以备铺路之需。
老人的小房不大,夏天还好,冬天的时候就四处透风,每年冬天老人都会到小儿子在北京的家里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