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是第44个世界粮食日。在全国产粮第一大省黑龙江,秋收时节,广袤黑土地上正在全面秋收。这里正通过良田、良种、良法、良机、良制的“五良”融合配套,挖掘潜力促增产,不断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打造更加稳固、可靠、坚实、安全的“大粮仓”。
10月13日,黑龙江一处农田收获现场(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张涛 摄
在同江市八岔赫哲族乡新宏村的一处大豆收割现场,收割机正在田间穿梭,一排排大豆植株被卷入收割机,金黄色的豆粒随即被收入囊中,通过收割机的出粮口落入运粮车中。
“今年我们合作社种植了3万亩大豆和2万亩玉米,采用了大垄密植技术,可以缩小农作物的种植行距,增加单位面积的种植株数,增加粮食产量。”同江市新宏瑞民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管金柱说,他们采取“边收地、边翻地、边整地”的高效作业模式,使土地保持良好的越冬状态,为来年春播提前做好准备。
在逊克县丰盈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的玉米地里,联合收割机和运输车辆来回穿梭。合作社理事长姜东华站在田边介绍道,他们种植了1.4万亩玉米,今年由于采用了抛洒有机肥改良土壤、“一喷多促”等农艺手段,粮食产量再创新高,玉米亩产最高达到1700多斤。
10月13日,在黑龙江一处水稻地块,农民正在进行收获作业(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张涛 摄
良种是农业的“芯片”,一批新品种也在助力作物单产提升。在佳木斯东风区松江乡新民村一处稻田,正在收获的300亩水稻,就种植了高产早熟的品种“龙粳3032”。
连日来,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副研究员郭俊祥在田间关注新品种的测产表现。“这个品种低温下分蘖能力很强,籽粒充实度也很好,特别适合黑龙江第三积温带地区种植。”郭俊祥说。
王国成是当地的种粮大户,今年他家的300亩水稻种植了这一品种。“这个品种的水稻成熟期早,没有空瘪粒,亩产能够达到1300多斤。”王国成说,选对品种很重要,粮食产量上来了,农民自然也就有钱赚了。
在北安市城郊乡革命村一处农田,多台收割机穿梭在田间,高效完成玉米收获。“我们公司自有种植面积100万亩,还为160万亩耕地提供种植全流程的农业社会化服务。”融沃(黑龙江)农业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宫庆亮说,他们共种植了92万亩玉米,从10月8日开始收获,天气正常情况下,预计20天内可以收获完成。
在北安市一处农田,收割机正在收获玉米。新华社发
“秋收时我们采取‘人停机不停’的方式抢收作物,这时就需要农机能够持续稳定作业,我们有的收割机甚至在往年秋收的一个月里只停机休整了12个小时。”宫庆亮说,他们已采购了拖拉机、收割机等各类农业机械276台(套),价值6亿多元,这些农机设备是他们高效完成耕种管收全流程的基础。
农情调度显示,截至10月14日,黑龙江农作物已收获超过1.5亿亩,总收获进度超过6成。黑龙江通过“五良”融合配套,打造更加稳固、可靠、坚实、安全的“大粮仓”。
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数据显示,黑龙江目前已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超过1.1亿亩,今年筛选推荐适合全省不同积温带种植的主要作物主导品种135个,推广大垄密植栽培技术5100余万亩、水肥一体化技术212万亩,全省新增100马力以上拖拉机、高性能播种机等先进农机具超1.4万台(套),农村集体土地实现适度规模经营面积1.1亿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