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帚划过村内小巷的沙沙声,清运车唤醒沉睡田垄的轰鸣声,梨树区梨树镇正用实干奏响人居环境整治的奋进乐章,全镇11个行政村通过专职保洁队伍的精细管理与长效机制的深度实践,让昔日普通村落摇身一变,成为乡村振兴的美丽样本。
自今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开展以来,梨树镇展现出非凡的攻坚魄力,全镇上下凝心聚力,3400人次的清洁大军、1300台次的机械车辆,在乡村大地上展开“美颜”行动。30余公里路边排水沟重焕生机,100吨垃圾与30吨农业废弃物被妥善处理,20处残垣断壁轰然倒下,2000多株景观树错落成韵,为乡村蝶变筑牢根基。
为避免“整治—反弹—再整治”的循环,梨树镇在11个村推行专职保洁制度,为每村配备专业保洁员队伍。这些“乡村美容师”们每日穿梭于村间巷道,每天清晨五点的微光中,他们已开始清扫主干道;午后烈日下,又俯身清理卫生死角。凤山村4名专职保洁员更是开启“全天候”模式,确保街巷时刻洁净如新。
在管理创新上,梨树镇打出“组合拳”。街路包保责任制让村班子成员各负其责,每人分包2 - 3条街道,每日带队巡查督导,保障沟渠畅通、路面整洁;“干部督导+ 全民参与”模式激活治理动能,村“两委”联合村民代表、党员志愿者划分“微网格”,形成“人人有责、人人尽责”的治理格局;村规民约将环境整治纳入村民自治,设立“红黑榜”,定期公示评比结果,让“爱护环境”成为村民的自觉行动。
如今的梨树镇,处处洋溢着“全域美”的动人图景。曾经主干道与背街小巷的鲜明反差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整洁平坦的硬化路面、错落有致的农家小院、繁花似锦的景观带。猴石村作为精品示范村,白墙黛瓦与绿树繁花相映成趣,村民们自发认领“门前三包”,将村庄当作自家精心呵护。
良好的生态环境更成为发展的“绿色引擎”。乡村旅游、特色农业蓬勃兴起。副镇长彭伟透露,下一步将投放100组分类垃圾桶,开展每月卫生评比,对爱护环境的家庭给予奖励,持续巩固整治成果。
从“一处美”到“全域美”,从“要我整治”到“我要整治”,梨树镇用实际行动诠释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这支由专职保洁员、党员干部、普通村民组成的“美颜天团”,正以精细化管理和长效化机制为笔,书写乡村振兴的壮美诗篇,让梨树美丽乡村成为村民幸福生活的温暖港湾。
记者 孙洪义 塔日娜 穆闻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