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6月23日,记者有幸采访到来我市开展“追寻英雄足迹赓续红色血脉”主题活动的原东北老航校政委,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首任党组书记、副院长吴溉之的外孙郑晖,聆听他讲述先辈参与人民空军早期建设的艰辛历程,以及传承红色精神的初心与坚守。
谈及外祖父的革命历程,郑晖拿出一张灰白色的老照片,指尖划过外祖父吴溉之的身影,他介绍道:“外祖父是湖南省平江县人,1924年入党,黄埔军校第四期学员。先后参加过北伐战争、南昌起义、平江起义。抗战时期,他担任八路军前总军法处处长,军委总政组织部部长,锄奸部部长等职。1946年,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外祖父(东北老航校首任政委)和朱瑞(东北老航校首任校长)作为主要创建者,参与了东北民主联军航空学校(即东北老航校)的筹建。同年3月1日,东北老航校在吉林通化成立,先后辗转至牡丹江、东安(今黑龙江省密山市)、长春。”说到这里,郑晖手指轻点照片,语气不自觉加重:“1947年9月,东北老航校在密山迎来发展壮大阶段。由‘东总’参谋长刘亚楼兼任校长,外祖父作为东北军政大学副政委,被委以兼任老航校政委的重任。同时,老航校成立了以我外祖父为书记的党委临时委员会,并组建了两个飞行大队。从1946年建校起,在短短的3年零9个月时间里,老航校就培养出了一百多名飞行员和四百多名各类航空技术人员,为人民空军和新中国航空事业的发展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郑晖深知,东北老航校的历史意义非凡而深刻,老一辈航校人凭着坚定的理想信念,闯出了一条白手起家、艰苦创业的人民航空事业创建之路。如今,郑晖身为东北老航校纪念馆专家顾问和密山市东北老航校研究会常务副会长,致力于将“团结奋斗、艰苦创业、勇于献身、开拓新路”的东北老航校精神,转化为可感可知的生动故事,传递给更广泛的受众,他说:“我始终奔走在红色文化传承的一线,依托纪念馆和研究会平台,策划并参与各类有关红色文化的主题展览、报告会等活动,希望能将老航校精神传承发扬。”他怀着这份赤子般的热忱,并以铿锵的实际行动,在红色精神的传承之路上不断前行。
谈及此次鸡西参观之行,郑晖说道:“这次来到鸡西参观,我深深的感受到这座城市红色文化底蕴的厚重和鲜活,东北老航校纪念馆、北大荒开发建设纪念馆、侵华日军虎头要塞遗址博物馆……,这些场馆彰显着先辈们坚定的信仰与无畏的精神,传递着铭记历史、珍惜当下的深刻启示,鸡西将这些红色资源保护的非常好。”
这段与历史对话的旅程,让革命后代郑晖对自己所肩负的传承使命有了更深刻的理解。郑晖将这份传承的深意娓娓道来:“我们所做的一切,是希望让更多人感知红色故事的温度,感受先辈们在艰苦岁月中拼搏的真实历程,总结为十个字为让历史可感、让奋斗可传。”谈及年轻一代如何接过红色精神的接力棒,他的期望朴实却饱含力量:“希望年轻人能多走进博物馆、纪念馆,铭记历史不是停留在文字记忆,而是转化为珍惜当下的自觉,传承从不是空泛的口号,了解是起点,行动才是最终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