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麻山区,基层治理不再是抽象概念,而是化作一桩桩暖心事、一件件实在事。近年来,麻山区坚持以“强党建、聚合力,强基础、提能力,强服务、扩张力”三招“组合拳”,打出了基层治理新高度,让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舒心。
党建引领,让治理有“主心骨”。“党组织就是咱们基层治理的‘定盘星’!”麻山区深谙此道,全力构建“区委—乡镇(街道)党(工)委—村(社区)党组织—楼栋(片区)党小组”四级联动治理体系,还配上“四长三员”。全区19个村(社区)划分81个网格,217名专兼职网格员、46名下沉民警,再加上“一村一法官”全覆盖,每个网格都有党员网格员“站岗”,党组织的关怀就像毛细血管一样,延伸到每家每户,大事小情都有人管、有人问。
夯实基础,为治理“强筋健骨”。麻山区知道,想要治理好,基础必须牢。过去三年,砸下近300万元,建起1个区级、2个乡镇(街道)级综治中心,还有19个村(社区)服务站。区综治中心从70平方米的“小角落”摇身一变成375.44平方米的“大平台”,“和美”接待大厅、“家园”休息区、律师调解室等5大功能区,看着敞亮,用着方便。公安、法院、民政等42家单位都“入驻”,还制定20项运行制度,真正实现群众办事“只进一扇门,事情全办清” 。
贴心服务,守好平安“责任田”。麻山区把重点人员服务管理当作大事来抓,创新建立风险隐患排查台账,把16个重点领域、15种重点人群都列得明明白白。今年以来,347人享受到“点对点”服务:24名肇事肇祸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有人照管,57名“三失一偏”人员得到关怀,108名刑满释放人员有了安置……摸排的123件矛盾,成功化解120件;119件风险隐患,整改了115件。这些数字背后,是麻山区对群众稳稳的守护。
如今在麻山区,基层治理不再是政府的“独角戏”,而是党群同心的“大合唱”。通过这“三招”,麻山区把基层治理的“难点”变成了群众幸福的“支点”,让基层治理既有力度,更有温度,实实在在提升了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记者 孙洪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