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这路多干净,墙角还种上了小花,住着心里敞亮!"近日,梨树区梨树镇河西村,村民李大爷蹲在新修的花池边侍弄花草,眼里满是笑意。谁能想到,半年前这里还是堆满杂物的"卫生死角"。这翻天覆地的变化,全靠村党支部领着大伙打响的那场人居环境"翻身仗"。
"要想环境好,党员先弯腰!"村党支部书记陈增良一句话,20多个党员组成"红色清洁队",扛起铁锹就上了阵。村里的5条主路、3处沟渠被划成"党员责任田",谁包片谁负责,从清理柴草堆到疏通臭水沟,党员们带头干,村民们看在眼里,也跟着拿起扫帚加入进来。"以前觉得这是村里的事,现在见党员天天忙,咱也不能闲着。"村民王大姐笑着说,自家院外的杂草就是她主动清理的。
光靠突击还不行,得有规矩管长远。村里订了《人居环境管护办法》,保洁员每天扫街,每周六全村搞"大扫除",村"两委"还组成"巡逻队",发现乱堆乱放当场劝改。"现在谁要是把垃圾扔路边,不用村干部说,邻居就先指出来了。"保洁员张师傅说,规矩立起来,大家都自觉了。
墙上的宣传画换了新内容,大喇叭里天天讲环保,微信群里还会"晒"出整洁庭院的照片。"以前随手扔垃圾不觉得啥,现在村里到处干干净净,谁还好意思破坏?"这是村民们常挂在嘴边的话。如今的河西村,泥巴路变成了水泥路,垃圾堆改成了小游园,连柴火垛都码得整整齐齐。走在村里,不见一片废纸,不闻一丝异味,乡亲们都说:"这日子,越过越有奔头!"
彭伟 记者 孙洪义